索 引 号 R0001-01-2017-00060 发布日期 2017-06-20
发文字号 周政办〔2017〕56号 成文日期 2017-06-16
发文机关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周口市水利脱贫专项方案的通知
来源: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 2017-06-20 20:37:26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周口市水利脱贫专项方案的通知

周政办 2017〕 5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市水利局制定的《周口市水利脱贫专项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7年6月16日

周口市水利脱贫专项方案

(市水利局  2017年6月16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豫发〔2016〕5号)和《中共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周发〔2016〕4号)精神,充分发挥水利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各项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工作方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把提高贫困地区水利服务与保障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把保障贫困地区民生改善作为水利扶贫的重要任务,努力提升贫困地区的水利发展能力,着力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水利支撑与保障。

二、基本原则

——整体推进,精准发力。根据贫困地区水利发展现状和因水致贫的主要问题,在整体提升贫困地区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级、省级、市级综合规划、专项规划,科学确定水利脱贫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投向精准、效益发挥精准。

——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要求,分类解决水灾害、水短缺、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突出重大水利工程对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支撑保障作用,突出民生水利建设对精准扶贫脱贫的定向直接作用。

——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水利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双赢。

——多措并举,注重实效。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差别化支持的要求,坚持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提高扶贫实效,增强贫困地区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

——权责一致,形成合力。落实责任主体,理清责权范围,建立责权对称、层级清晰的责任体系。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坚持输血与造血相配合,激发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上下联动,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三、主要目标

结合全市脱贫攻坚的总体规划,我市水利脱贫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实现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3-5年一遇;完成18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大幅增加,新增、恢复、改善有效灌溉面积90万亩。

四、重点工作

(一)防洪抗旱减灾工程

——骨干河道治理工程。按照20年一遇防洪、5年一遇除涝标准,到2019年完成涡河通太县界至魏湾闸段重要支流治理工程,到2020年完成贾鲁河周口段治理工程,提高河道防洪除涝标准,保护扶沟、西华、太康3个贫困县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到2020年完成太康、西华、郸城、扶沟、商水、沈丘等贫困县12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使河道达到20年一遇防洪,5年一遇除涝标准。

——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到2020年完成扶沟、西华、太康、郸城、淮阳、沈丘、商水等贫困县27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项目,恢复水闸功能,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项目。力争2020年完成扶沟、西华、太康、淮阳、沈丘5个贫困县低洼易涝地区治理,提高排涝标准,减少因涝致灾损失。

(二)民生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项目。2017年完成扶沟、商水、沈丘、太康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田灌排体系进一步完善。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17年完成逍遥灌区和泉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项目,力争到2018年完成槐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年度工程,到2020年完成大路李、泉南、西南、黄桥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溉设施,提高农业灌溉保障程度及水资源利用效率。

——小型水利设施维修养护。争取省级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资金,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养护,保障农田水利设施能够良性运行,正常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争取“十三五”省级补助资金和国家开发银行金融贷款支持,采取管网延伸、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措施,力争到2017年底实现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全面完成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0年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农村河塘整治工程。力争到2020年对农村小河道、小河沟、小塘坝进行一次清淤疏浚、岸坡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水资源保护工程

2018年完成对沙颍河、贾鲁河、涡河、汾泉河等骨干河道入河排污沟(口)全面核查登记,2019年完成入河排污沟(口)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和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提高水质达标率。

(四)水生态修复工程

争取2020年前实施沙颍河流域周口全境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一期工程和涡河、黑茨河、淮阳龙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提高河道生态修复能力,改善河道环境。

(五)水生态文明建设

2018年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镇)3个、水美乡村4-6个,建设市级水生态文明城镇4-6个,建设省级节水型单位(企业、社区)5-9个;到2020年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镇)5个、水美乡村6-10个,建设市级水生态文明城镇10-15个,建设省级节水型单位(企业、社区)10-18个,进一步推进水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六)水资源开发利用

——引江济淮工程。推进引江济淮工作进度,力争2020年前开工建设,提高郸城、太康、淮阳3县水资源供给能力,保障当地城镇居民用水。

——引黄调蓄工程。2019年前完成周口市东新区引黄调蓄工程,力争2020年前完成扶沟县、西华县引黄调蓄工程,提高城镇供水保障程度。

五、政策措施

(一)加大水利脱贫工程建设用地保障力度。支持贫困地区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最新年度变更成果,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水利脱贫建设项目用地需要。不改变用地性质的用地不占用地计划指标,只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保证水利建设项目用地计划,确保水利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二)建立完善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豫发〔2016〕5号文件要求,对国家安排的公益性项目,在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落实市级配套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主体作用。对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同时,各级要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优惠政策,用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水利的专项建设基金、抵押补充贷款(PSL)和过桥贷款等,为实施脱贫攻坚水利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要积极吸收社会资本用于水利项目,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及节水技术推广。本方案中凡涉及纳入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的专项,依据《河南省开展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由贫困县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脱贫目标走、目标跟着脱贫对象走”的原则,围绕脱贫攻坚规划统筹安排使用。

六、组织保障

(一)强化领导。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做好水利扶贫组织实施工作。各县级政府务必将水利脱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大力营造社会氛围,凝聚社会扶贫力量,确保贫困地区水利建设顺利推进。

(二)明确责任。按照事权划分和项目隶属关系,落实责任主体。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督促相关地方加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县级政府在编制脱贫攻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本专项方案有关要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任务、财力状况、项目轻重缓急等统筹安排相应项目。

(三)规范管理。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程序和规范,创新建管模式,细化施工方案,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合理、高效、安全使用。明晰工程产权,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工程安全有效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四)加强协作。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扶贫合力。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有关项目报批或审批,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基建资金。市财政局会同市水利局争取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负责按照政府水利投入和水利脱贫政策统筹安排相关经费。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保障项目建设用地,指导和督导做好用地相关工作。环保、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等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全力支持贫困地区水利建设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尽早发挥效益。

(五)严格监督。各级各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建立考核问责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着力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