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周口大地在新时代的曙光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4年,周口市农业农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积极落实“123710”工作部署,全力开展率先建成农业强市“七个专项行动”,以坚定的步伐、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作风,在稳中求进中积蓄力量,在提质增效中砥砺前行。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业经济稳中向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产业活力持续释放,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壮丽画卷在周口大地徐徐展开。
农业强起来:
稳产保供筑牢根基
2024年,在广袤的田野上,我市粮食生产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66.59万亩,总产183.7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80亿斤以上,稳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夏粮单产、总产均实现恢复性增长,播种面积1100.14万亩,单产501.27公斤/亩,比上年增长8.58%;总产110.29亿斤,比上年增长8.43%。
“菜篮子”工程稳中向好。202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9.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增速位居全省第三。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生猪出栏保持稳定,猪牛羊禽肉产量稳步增长。蔬菜瓜果供应充足,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230.33万吨,增长3.7%;瓜果类产量366.62万吨,增长2.7%。
农田设施持续改善。新谋划实施的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和31.9万亩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稳步推进,2024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全域打造沟渠连通体系,规划“三沟四渠”2.13万公里,连通及新开挖沟渠1.77万公里,全市已连通沟渠1.11万公里,初步打通了骨干渠道与田间渠系梗阻,构建了从水源到田间、从供水到用水、从取水到排水相协调的灌排工程体系。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开展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三年行动,全市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认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带动120多万户农民增收致富。打造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农业产业强镇1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个。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20家,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9家、省重点龙头企业79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34家。
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全市拥有有效期内绿色食品22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0个,有36家企业的60个产品入选河南省首批“豫农优品”商标及标识使用人名录,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面积177万亩。商水肉鸽、西华鸡肉、太康食用菌等一批新的“周字号”农副产品正在进入国人厨房、世人餐桌。
种业创新蓬勃发展。先后育成省级以上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01个,其中,周麦22号创国内千亩高产示范方实收最高亩产纪录,连续3年成为省内第一大、全国第二大推广品种;周麦36号创小麦单品种成果转化最高纪录,连续3年被农业农村部推举为全国十大推广品种之一。小麦良种繁殖田常年稳定在50万亩左右,年产种子5亿斤。加强畜禽种质生产基地建设,累计培育种畜禽生产企业55个,其中,国家级核心育种场3个、省级核心育种场2个,项城猪被列为河南省一级畜禽保护品种。
农村美起来:
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走进我市的乡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道,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
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以农村美为目标,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革、生态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人居环境更靓。持续开展垃圾、污水、户厕“三大革命”,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监督考核体系,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市需编制3704个村庄规划,已启动3221个,已形成初步成果2266个。全市已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64.324公里、农村桥梁89座2102米。
合力开展“七个专项行动”,累计建成投用县级综合物流园9个、商贸中心10个,乡镇配送站161个,村级快递服务点4344个、便民商店4382个,培育电商村713个;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25所(新建3所,改扩建22所),新增学位16630个,增加建筑面积128556平方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县域内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加压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市累计完成172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71条省级监管农村黑臭水体和107条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按照2‰及以上的标准建立村庄保洁队伍,累计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7336户,规划9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24年5月20日,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豫南平原片区)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
改革步伐更稳。抓好农村集体经济监管和培育,完成2023年度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229.93亿元,比2022年增长3.4%,村均资产462.64万元;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39.40亿元,村均79.27万元,占总资产的17.13%,同比增长5.11%,债务同比减少7.06%。强化村集体“三资”监管,目前,全市全国平台财务系统建账村共4970个,完成会计初始化村4970个。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全市13个县(市、区)189个乡镇(街道)建立农村宅基地规划建设委员会并设立审批窗口,4816个村(社区)明确农村宅基地协管员,2024年,累计审批宅基地11265宗。抓好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全市新培育发展规模经营户及家庭农场3477家,新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19家。
生态环境更优。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4%,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点)4359个,试点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超80%,化肥利用率达41.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1%,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4.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24%。
乡风文明更新。通过周口“三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抵制陈规陋习 推进移风易俗倡议书》,联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印发《关于纠治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的通知》,形成一批以淮阳区夏楼村幸福家园综合体、沈丘县潘董庄行政村“两堂三中心”为代表的幸福家园综合体,全市乡镇覆盖率达100%。
安全底线更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全市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左右,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严格打击涉农违法行为,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重点围绕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业投入品源头治理,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75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万余家,办理执法案件473件,移交司法机关5件,调处涉农纠纷177起,罚款金额为307万元,吊销许可证照1个。
农民富起来:
幸福生活节节高
“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农民最常说的一句话。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通过拓宽增收渠道、改善生活条件、盘活帮扶产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更美好。
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统筹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高素质农民培训,圆满完成5438人培训任务。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规模达31.1万人,超额完成省定28.6万人的目标任务;新增脱贫人口持证人数1703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82%。
脱贫人口生活条件切实改善。扛牢“五级书记”责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四项机制”,动态推进“十个清零”,全年新识别监测对象888户3495人,监测对象新标注风险消除2254户8543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31万人以上。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7.4%,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帮扶产业项目有效盘活。扎实开展“四个一批”行动,针对全市排查出的2692个巩固类项目、333个升级类项目、35个盘活类项目,加强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并做好动态监测,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全市678个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1.91万人,其中,脱贫人口0.46万人,占比23.56%。发挥全市“1+N省际劳务协作联盟”及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带动作用,促进脱贫人口规模化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
回首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砥砺奋进,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铸就辉煌。展望未来,周口大地将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书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记者 付永奇 通讯员 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