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位浸泡下的大堤更需盯防,水位虽然一天天在下降,但戒备不能放松。”7月26日下午3时许,天气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沙颍河,川汇区城南街道办事处官坡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王伯胜带领二十几名防汛人员巡守在大堤上。他已经在官坡险工坚守了六天六夜。
官坡险工全长1200米,坡陡弯多,极易出险,是川汇区重点险工险段之一。这里距离市区仅仅数公里,如果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从7月20日汛情发生以来,王伯胜基本吃住在堤上,平均一天要来回走上3万多步,每天睡三四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即使家就在堤下,但这些天来,他只回去过一趟,洗个澡,换身衣服,转头就回到大堤上。
7月23日、24日、25日是最紧张的三天,上游洪峰过境,沙颍河水位迅猛上涨,最高时超警戒水位2.06米。那段时间,王伯胜和大家一起进行24小时巡守,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是烈日下还是暴雨里,他们都会认真对防守堤段内的重点部位进行全面细致排查,巡堤查险、水情监测,不敢有一丝懈怠。特别是晚上,王伯胜把来自区委宣传部、交通局、办事处、行政村的50多名防汛人员分成两组,轮流值班,对险工要段定人定点值守。
“为了防止出现危险,我们还在责任堤岸拉起1000多米长的警戒线。”王伯胜沙哑着嗓子说,听说来了洪水,附近群众纷纷前来围观。见状,他们赶紧上前耐心劝导疏散。等到围观群众全部离开了,他已经累得声音嘶哑。
防汛重在“防”字。黄套楼自然村地势低洼,处于危险区域。针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王伯胜提前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通知群众,做好随时撤离准备,并把车辆全部开到安全地带。“我们已经制定了预案,采取‘3(一名办事处干部、一名村干部、一名党员)+15户居民’的方式,确保一旦有险情发生,全村300户1200人能在20分钟内迅速撤离。”王伯胜说。
看到王伯胜等党员干部们日夜坚守在大堤上,村民们也纷纷捐物出力。60岁的村民黄四清主动请战,上堤防汛。放假回家的河南财经大学学生刘宇航也自发加入防汛队伍,每次巡堤查险都毫不含糊……
“守好堤防是职责,更是使命。”王伯胜坚定地说,大堤后面就是家园。只要汛情一天不解除,他们就一天也不会后退。(记者 韩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