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整装待发
初春的沙颍大地,寒气袭人,冷风嗖嗖。沙颍河水缓缓向东流淌,宛若一条白练,向天边蜿蜒、伸展……
庚子鼠年春节。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破了中国人民美好的传统年味,吞噬了人们一张张笑脸。其来势汹汹,迅速覆盖武汉,向全国蔓延。
地处中原腹地的周口,距离武汉仅400余公里,防控形势严峻,战“疫”异常艰险。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强有力的号召。
周口,第一时间响应,坚决服从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坚决服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市委书记刘继标、市长丁福浩为首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强化担当,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正如基辛格所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面对疫情,周口1200万英雄的人民绝不屈服,他们全力以赴,忘却生死,发起了一场市、县、乡、村党员干部带头,全民联防联控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疫情就是命令。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汇聚磅礴力量,捍卫1200万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
疫情,来势汹汹;阻击,众志成城。
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周口各大公园的花灯即将点亮,1月25日,大年初一上午,我省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周口,这个最具年味的城市也瞬间进入了无硝烟的“战争”。
周口,1200万人民,居武汉人口热门来源地前十。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只许胜,不许败!
面对疫情,市委、市政府科学调度,精准施策,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
1月24日,除夕,市委会议室。
市委书记刘继标主持召开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救治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市县党政一把手、市直各部门一把手,必须勇敢面对严峻考验,坚决扛起责任,确保把疫情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刘继标要求。
这是一份与疫魔赛跑的时间表。刘继标在第一时间开启了密集的行程,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学校、工地、市场、企业、农村、社区、高铁、高速……全市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几乎每天都有他的身影。
从除夕当天到正月底,30天时间里,刘继标主持召开与疫情防控有关的会议、下基层开展调研与暗访就达30余次。
为了疫情防控,丁福浩的日程安排同样繁密,村口的检测点、高速公路的下站口、救治患者的医院里、社区卡点……只要是疫情防控一线都有他的足迹。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其他全体班子成员也连续奔波在防疫一线,分秒必争,雷厉风行。
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号令之下,全市坚决抗击疫情的“作战图”迅速铺开。市、县、乡、村建立起了组织严密的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4小时值班值守,实行“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各部门和单位全面响应,全市上下果断行动,坚决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县市区、乡办、社区、村委会和每一个网格。
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严防死守,决不放松。
我市疫情防控的大网迅速织密织牢,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赢得了宝贵的先机和主动。
同时,我市迅速组建13个督导组,巡回一线,严格督促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努力补齐疫情防控工作短板。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市各县市区领导干部严格落实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两个全力、三个管控、四个强化”和全市疫情防控推进会提出的“十个抓实抓细”,把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的“五个全部”工作安排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为了及时救治患者,1月20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客观研判形势后,立即组建由40位专家组成的“周口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包一个县市区,24小时提供会诊和现场指导,做到一一对应、即时解惑。在疑似病例救治上,我市实现了比国家卫健委下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的两次领先。
同时,救治专家组做到资源下沉,中西合璧,充分发挥传统中医作用,专家组又组建5个对口支援小组,每个小组包含1名呼吸内科专家和1名中医专家,每个小组分包并交替轮驻两个县市区,现场指导、督导救治工作。
周密的部署,雷霆的手段,迅速行动的背后,彰显的是市委、市政府的为民情怀,是我市领导干部集中力量捍卫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责任担当。
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才能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才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在与疫情博弈的日子里,周口人民看到了一个全心全意执政为民的政党,看到了一个敢于负责、务实高效的政府,正在调动一切可以投入的资源,尽最大努力捍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值此关键时刻,千万周口人民也顾全大局,听从指挥,为自己、为家人、为大家,都活出了英雄的模样。
截至3月8日8时40分,我市在周治疗的70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确诊、疑似病例均清零,连续19天0新增。
这,就是周口交给全市人民的答卷。
答卷的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市委、市政府的精心部署以及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坚忍和无畏。在这次战“疫”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充分展现。
全市35万党员,战疫魔,斗朔风,冲锋一线,他们是强大的中流砥柱,他们是周口人民的守护神
鲜红的党旗,你是我的自豪我的骄傲
鲜红的党旗用血染红,庄严的党徽熠熠闪光。
在战“疫”的前沿阵地上,“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周口党员干部最响亮的呼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的身影。正是这些党员干部,他们用青春的活力践行着初心,用激情的事业显示着担当。
看,支部建在第一线,党旗扬在最前方!
听,党员干部誓言铮铮,雄赳赳气昂昂阔步前行!
“你出村去干什么?”“我想去附近村庄看个亲戚。”“不行,上级通知防控疫情,没有特殊情况不准出村,更不准串亲戚。”这是记者大年初一下午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搬口办事处贾寨村卡点看到的一幕。卡点上,党员胸前党徽闪闪,党员先锋队的旗帜高高飘扬。
“爸,赶紧回来吧,我妈已经昏迷了,医生说恐怕不行了!”
1月28日,正月初四中午12时许,还没等电话那头的女儿把话说完,鹿邑县真源办事处的付拥军像发疯一样往医院重症监护室狂奔,然而到地方后,看到的却是妻子心电监护仪屏幕上的一道直线……
1月17日,付拥军爱人病重,被送进重症监护室。他为了不耽误社区工作,就把白天照顾妻子的任务交给儿子和女儿,晚上下班后,他再换班守在妻子的病床前。
“让孩子们在这就行了,防疫的事大,你还是党员,大家都看你们呢。”让付拥军不能接受的是,早上离开病房的时候,妻子还专门叮嘱他照顾好自己,而仅过了短短几个小时,就和妻子阴阳两隔,再也不能相见!
“冯琳、张芳,快带上血压仪来我办公室抢救人!”淮阳区白楼镇卫生院院长徐鹏飞冲楼下一阵急促呼喊。原来单位职工孙自清为防疫日夜奔忙,疲惫不堪,在此之前,已在家里晕倒过一次,妻子让他请假,他却说:“在这非常时期,我咋好意思休息呢?”
“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作为党员,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义无反顾。”
在白纸黑字的请战书上,我市广大党员干部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按下了鲜红的指印,他们随时准备赴汤蹈火。疫情防控中,我市多支党员先锋队、突击队一齐上阵,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现场挥洒最美的青春,交出漂亮的答卷。
一组组镜头,令人心灵震撼;一幕幕场景,让人泪眼模糊——
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卫生计生中心主任韩宝珠,患有心脏病,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我们劝他多休息,他也不听,他这是在拼命呀!”采访中,熟悉他的人都这样说。示范区搬口办事处沈楼行政村党支部副书记沈中山,医院检查出他患重度胆结石,必须立即手术,可他却坚定地对医生说:“不行,我现在绝不能手术!”他带病坚持上岗,并且把家里仅有的一万多元积蓄拿去充当了“军粮”。
“刚才我去村里转,还有几个人在那聚堆说话,你再说个试试,我非得用大链子把你关到大院里。”连日来,沈丘县付井镇郭岗行政村女支书徐晓丽向村里少数不听劝阻的村民“咆哮”、硬气喊话的视频传到网上,让她一度成“网红”,引起众多粉丝的“打赏”关注,也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点赞”。
现场是新闻的源头,也是记者的战场。
在这场战“疫”中,记者也是战士,是逆行者。
为了能拍到真实的救治场面,周口报业传媒集团记者徐松身穿防护服,全副“武装”,进入隔离区,拍下了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感人镜头,记录下隔离病房内最真实的故事。该集团记者史书杰、郭坤主动请缨,进入我市定点治疗新冠肺炎的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发回了一组组催人泪下的系列报道。与此同时,周口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们也奔波在一线,记录下点点滴滴感人的瞬间。
2月20日,对于张立新来说是无比黑暗的。爱人李景春一天都没有给她信息,这让她有点坐立难安。20时许,张立新的电话铃声响起来了。
“今天下去督导才回来,给你说一声别担心,我有点累了,想休息休息。”
这是周口市公安局民警李景春与妻子的诀别之言。当晚,李景春突发心梗,抢救无效,牺牲在抗疫一线。
“你就给我留下一句你累了,这算啥话啊,你哪怕不会动了后半辈子我伺候你都行啊!”张立新坐在殡仪馆的长凳上喃喃地重复这句话。
李景春,生命永远定格在54岁,永远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公安工作和期盼他回家的亲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充满力量的歌声,这熟悉的旋律,又萦绕在人们的身边,和着激动的泪水,回荡在卡点、病房、小区,点亮周口千万人民的希望。
他们是斩除疫魔的利剑,当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侵蚀时,他们赴汤蹈火,着洁白的“盛装”,义无反顾地攻入疫魔的胸膛
这个春天,白衣天使是最美的花朵
白衣就是战袍,医生护士就是战士。
疫情防控救治过程中,我市集中定点医院、优秀专家,坚持中西医结合,优化诊疗方案,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一大批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投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坚守在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区,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慷慨的“逆行”。
从1月20日晚第一例患者入住以来,作为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周口市传染病医院便进入战时状态,第一梯队一个小时完成紧急集结投入战斗,打响了周口市疫情防控的第一枪。副院长、主任医师侯保民也再次开启了他前线救治的指挥模式。“作为一名医生,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要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奋战在治疗的最前沿。”侯保民说。
“应急团队按照预案已经就位,随时可以接收患者!”患者入院就是集结号,又是卫芳征担任突击队长,他和他的第一梯队10人在凌晨一点一个小时内完成集结,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开始了护佑生命的日夜坚守。
“妈妈,我真的好想你!”
“我也天天想你呢,乖,把病毒战胜了妈妈就回去了。抱抱你吧,好不好?”
这是近日被网友们刷屏的一段画面。医院的隔离区内,一位女护士朝着远处的女儿和丈夫伸开双臂,隔离区外的女儿也伸开了双臂,和妈妈隔空拥抱。这位女护士就是扶沟县人民医院的护士刘海燕。
“不哭,孩子,妈妈只是和你暂时离别;不哭,孩子,原谅妈妈,我很快就会回来……”籍贯项城的武汉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李薇薇请战支援新冠肺炎疫情一线,而家中8个月大的婴儿无人照看,她和丈夫连夜驱车把孩子送回项城老家。临别的李薇薇,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泪流满面。此刻,8个月大的婴儿哭声响彻整栋楼宇,仿佛是在用哭声挽留妈妈。
在隔离病房,医护人员每天和病人相伴,嗅着凝重的危险气息,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巨大的心理考验。
“有我们在,会护佑您的平安!”病房里,医护人员坚定的话语给了患者战胜疫魔的勇气和希望。
近段时间以来,这些白衣战士与疫魔进行着殊死的搏斗,其中的凶险可想而知。而她们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他们也想家,也会害怕,也有忐忑,也有不舍,为了患者,她们与时间和死神赛跑,她们堪当英雄的称号,他们是当之无愧“最可爱的人”。
第一例患者治愈出院,那是感人的一幕!接着,第二例、第三例、第四例……连日来,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呵护下,在周治疗的70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在与疫魔的反复较量中,英雄们的样子深深铭刻在人们脑海里,书写出周口这座城市记忆中荡气回肠的诗篇。
“我志愿加入疫情防护的队伍,一定不忘医者初心……”嘹亮的誓师口号回荡在周口淮海医院门诊广场。同事的深情拥抱、离别嘱托,有不舍,有牵挂,但更多的是信念——抗击疫魔、安全归来!2月7日,农历正月十四,来自周口淮海医院的7名医护人员,选择了“逆行”奔赴武汉。
风云帐下汇洪流,遍地英雄战犹酣。
疫情来势汹汹,武汉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2月21日上午,我市援鄂医疗队在市卫健委再次举行出征仪式,来自我市的71 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为湖北一线医疗救治注入新的力量。这次援鄂医疗队由20名医师、50名护士和1名感控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分别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或传染病等医疗专业,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23岁。
“姐姐,我能不能抱抱你?”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重症病区,一位小姑娘鼓起勇气对周口援鄂护士胡奔奔说。
“当然可以。”胡奔奔毫不犹豫,伸出胳膊,与她拥抱在了一起,很长时间没有分开。小姑娘哭了,奔奔也流泪了。“我们在这里患难与共,以后都是生死之交了,不是亲姐妹胜似亲姐妹。”胡奔奔说。
千里驰援,为武汉胜,为湖北胜,为中国胜。截至目前,我市共有78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
英雄不问出处。但此时,英雄的出处不能省略!这些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来自周口市中心医院、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周口市中医院、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周口淮海医院及各县市区医院。
带着周口人民的厚望,带着光荣的使命,一批批周口人英勇逆行,奔赴武汉疫情一线,携手合力护她安全
我要去武汉!只为与子同袍
湖北战“疫”,全国瞩目。
驰援武汉!驰援湖北!
夜色深沉,空旷的高速公路上,一辆厢式货车在向前蠕动,两只“眼睛”直刺远方。驾驶室内,司机王国辉心急如焚,想一脚油门下去便到武汉。
为了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除夕之夜,沈丘县白集镇田营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辉从自家的蔬菜种植基地采摘5吨上海青、黑皮冬瓜、香菜,独自一人驾驶货车连夜驰援武汉。
“大棚里的蔬菜大概有30吨,已经全部被爱心人士预定,定点捐赠武汉!”原来,因为疫情,王国辉一棚棚的蔬菜再找不到销路,只能长“老”在地里,况且这个蔬菜基地有80户贫困户、500余位贫困人员。“你曾代表沈丘帮助武汉,现在,让我们沈丘人一起来帮助你!”“大家一起来尝尝火神山英雄们吃的‘同款’蔬菜”……受王国辉“逆行”精神的感动,沈丘县爱心企业凯旺电子和康馨置业两个公司联手将王国辉蔬菜基地剩余约30吨的蔬菜全部购买,捐赠给武汉抗疫一线。
沈丘、武汉这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在王国辉的“逆行”下,有了爱的传递!近日,沈丘县委、县政府、人武部又为武汉人民多方筹集了100吨蔬菜和30吨咸鸭蛋,再次委托王国辉前往武汉,送去沈丘人民的这份爱心。
没有人生来英勇,只是有人选择无畏。
2月3日上午,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了太康县五个小家庭的宁静。接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吴珩经理通知,武汉火神山医院工期吃紧,犹如一发千钧,急需施工人员。公司员工、回到太康老家过年的逊母口镇兰子陈村村民胡金领、胡隆峰、胡长顺、胡金松和三里口村村民贺聪,5名90后小伙儿临危受命,匆匆上路,共同奔赴武汉助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追溯往昔,吾辈心有余悸。却不悔此去!古语有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胡金领在日志中写道。
2月11日上午,项城市孙店镇董坟行政村董东峰、董夏礼等5位村民,带着中建三局雷神山医院现场指挥部援建证明函,奔赴抗击疫情最前线,忘却生死,不畏艰险,为雷神山医院进行防水防潮作业。5位可爱的农民工,展现了河南人的精气神,是周口人在武汉“疫”线的最美身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战“疫”中,周口与武汉一起,共同约定,“一起战胜疫情,一起共赏繁花!”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连日来,我市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为国分忧,为民解难,让这个春天多了一片芳华
爱心合流,春潮涌动,凝聚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
连日来,严峻的疫情形势牵动着周口人民的每一根神经,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或捐款捐物,或献爱心,为武汉,为湖北,为周口冲在一线的党员干部和值守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
建业集团周口区域公司捐款100万元、周口市新时代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捐款60万元、周口龙达发电有限公司捐款50万元、周口华富酒业有限公司捐款30万元……截至3月8日17时,我市慈善总会共接收捐赠及上级慈善部门拨付资金1185.851865万元人民币。这一笔笔无偿捐赠,更是体现了“人民战争”的深刻内涵。
2月19日下午,就读于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的大学生孙星尧,把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2000元现金交到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手中,还主动请缨,在村口为来往人员进行登记、测量体温。
2月19日中午,中心城区颍河小区内一对80多岁的老人把1万元现金交到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手中。经打听得知,这对老人是牛心润和老伴徐秀荣。
“我是革命烈士子女,是国家把我养大的,一辈子领受党恩,所以就想为国家做点什么。”75岁的马玉兰怀着一颗永远向党的红心,代表烈士父亲向郸城县石槽镇党委送去一份穿越时空的“爱”,她主动捐赠了自己一个季度的烈属补贴。
人大代表康瑞玲身在北京,跑了很多个药店,买到1600个口罩,快递给家乡人民;“你们每天在一线,让人担心,这些口罩质量好,更安全,你们用吧。”文昌办事处天明社区爱心居民王金洒家里仅有30个N95口罩,他也无私地全部拿了出来;“看着你们每天吃泡面,喝开水,我们心疼!”诗意江南商业街古茗奶茶店的小姐妹们也来了,他们为一线防控人员送来了热饮;中原社区的居民为一线防控人员端来热腾腾的饺子,他们说,“你们辛苦了,光吃泡面缺乏营养,补补身子。”
同时,爱心物资也在源源不断地涌上战“疫”一线。邦杰、万果园、周口市诚信报废汽车有限公司、中科盛世科技有限公司、周口市仁和药业有限公司、河南利茂贸易有限公司等等,他们送来了“疫”线紧缺的医疗物资和一线防控人员需要的食品。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防控线上,我市志愿者用青春主动担当,助力疫情一线。
“您好,您找谁?”“您好,请测量一下体温。”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办事处景园社区,退休医生童加凯不忘自己曾为军人的初心、本色,向社区党支部主动请缨,要求加入疫情防控的工作中。看到疫情严重,川汇区城北办事处后彭埠口社区居民张天福让孩子及时购买84消毒液为全村消毒。
2月6日上午,周口市啄木鸟志愿者冒着寒风,带着酒精、84消毒液、方便面等物品,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防控人员。
疫情期间,萤火虫志愿者吕霞积极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献血后,她顾不上休息,又和萤火虫爱心志愿者们赶到郸城县秋渠乡秋渠村,为当地群众送去牛奶、方便面等紧缺食品,解决当地村民的燃眉之急。
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同时,我市切实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充足的市场供应。
目前,随着全市全方位复工复产,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公交车、电动车、私家车……也都忙碌了起来。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公园里,道路边,河岸旁,破土而出的青草、鹅黄吐绿的柳芽儿、典雅美妙的梅花……不经意间,沉睡的生灵万物,都不约而同地睁开了睡眼。
春天,来了;周口,醒了!
苏醒的周口,已经按下“快进键”,正在恢复往日的活力,焕发勃勃的生机。
周口,这艘中原港城的巨大航船,正在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勇气,风雨无阻,破浪前行,创造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历史新篇。(记者 王彦涛 张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