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平粮台的全国之最
来源: 周口晚报 时间: 2025-09-04 08:38:33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淮阳平粮台遗址。 刘俊涛 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发现的淮阳平粮台,是一座国宝级的古城遗址,出土文物万余件。

  平粮台古城是中国最早的帝王级都城。根据近几年发表的一些讨论平粮台古城的著作,国内外大多数专家认为该城址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东夷集团太昊族的都城——宛丘城。史书《竹书纪年》《资治通鉴》载:“太昊伏羲氏……都宛丘。”“在位一百一十五年,传十五世,凡一千二百六十年而神农氏(炎帝)作。”由此可知,平粮台古城不仅是太昊的都城,还是炎帝的都城。

  平粮台古城是中国方形城的鼻祖。目前,我国已正式公布的史前文化城址有40余座,它们的形制多为圆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也有少量的双城并列形。但平粮台古城则是十分标准的正方形。究其原因,应该与平粮台是太昊伏羲氏的都城有关。太昊伏羲氏是先天八卦的创造者,因此,在建筑的指导思想上必然会受“天圆地方”观念的影响。这种地道的方形城的出现,肯定会对后代城的形制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后代城市标准形状的楷模。正如地理学家陈正祥教授考察我国古代2500座城邑之后所说的那样:“中国城市的形态,绝大多数是正方形的,在平原地带,特别是较小的城,形状常呈正方形。”正方形便成为中国城的传统形制。平粮台古城是标准的正方形,它被称为中国方形城的鼻祖当之无愧。

  平粮台筑城采取的是中国最早的小版筑筑城法。古代筑城的目的主要是军事防御,而筑城的质量好坏,则直接关系到军事防御程度如何。平粮台是帝王之居,因此,建筑城墙必然高质量、高标准。居住在“太昊之墟”的先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首创小版筑筑城法建造自己的城池。其基本建筑的方法是:先筑内墙,后依内墙由里向外斜堆土,用四根绑在一起的木棍逐层进行夯打,到一定高度时,小版筑墙与斜堆夯土层呈直角三角形,然后外部再用木板挡住由外向内垫土,再逐层夯实,如此交叉反复多次,直到达到所需的高度。这种原始的小版筑筑城法尽管落后于商代的大版筑筑城法,但在当时技术条件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能实践出一套成功的筑城方法,也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

  平粮台是中国最早铺设地下陶排水管道的都城。在平粮台古城遗址的南城门下,铺设有两层陶质排水管道。排水管道通体饰有方格纹、篮纹和绳纹。管道每节长40厘米,一头为敛口,一头为直口。直口直径为30.5厘米,敛口直径为24.5厘米。第一层为单管铺设,第二层为双管铺设,并叠压在第一层上,其剖面为倒“品”字状。这样科学、合理地铺设地下排水设施,并注重环境保护与污水排放管理,在4600年前的远古时代,确实是一项惊人的创举,不仅是中国之最,还是世界之最。

  平粮台古城遗址门卫房的建筑形制为后代同类建筑开创了先河。平粮台南城门在古代建筑形制上独具特色,即在南城门的两侧,各设置了一间面积为13.8平方米的门卫房。该房用土坯垒砌,房门相对,间距1.7米。这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中唯一设置有门卫房的城门,为后代同类建筑形制开创了先河。

  平粮台大型土坯排房建筑极具特色。在古代,人们的居住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旧石器时代人们住山洞,到新石器时代,人们住地穴、半地穴、平地起建的房屋,而平粮台的先民们住的则是高台建筑上用土坯垒砌的大型夹墙式排房。平粮台使用高台建筑,目的是防潮,使用土坯夹墙,则是为了保暖。这种两全其美、构思巧妙且布局科学合理的建筑形制,不能不说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土坯的使用不仅可以加快建房速度,还让墙体能够防火、承重。另外,土坯平铺和竖砌两种砌法的兼用,也是古代建筑史上一项伟大的创造。在缺乏木材的豫东平原,利用地理优势就地取材制成干坯而用之,这种建材更有特殊的意义。

  平粮台古城遗址出土中国最早的卦形文字符号。平粮台古城遗址出土的半圆形黑衣陶纺轮上的阴刻文字符号,经我国著名古文字专家李学勤教授辨识,被认为是目前我国最早的卦形文字符号——八卦中的“离”卦符号。“伏羲画八卦”之说脍炙人口,而这种上古卦象遗物的陶纺轮刚好出土于伏羲建都的平粮台,佐证了“伏羲画八卦”不是传说,而是史实。这块残缺的远古陶纺轮一经发现,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各大媒体的极大关注,因为它对研究我国先天八卦的起源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平粮台是中国最早的旅游胜地。平粮台,古为宛丘,相传为“太昊之墟”。据《淮阳县志》记载:“高二丈,大一顷,旧有四门,林木蔚然。”由于宛丘是太昊伏羲氏的都城,故名声颇大、影响甚广,因此,诸多史书称其为“天下名丘”。平粮台在夏商时代已经衰落,而这座“太昊之墟”却成了陈国人祭拜先祖和游乐休闲的地方。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陈风·宛丘》记载:“子之荡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缶(大瓦瓮),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这说明,在距今3000年前的周代,陈国的俊男靓女闲暇时,常到平粮台这座林木蔚然、风景秀丽的都城游玩,或弹琴歌唱,或击缶起舞,或谈情说爱。因此,3000年前的平粮台已是陈国的旅游胜地。

  平粮台古城遗址是中国出土越王剑最多的地方。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出土且已公开的镌刻有“越王”铭文的青铜剑共计7把:湖北江陵望山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湖北江陵藤店出土的越王州勾剑,上海博物馆馆藏的越王盲姑剑和淮阳平粮台出土的4把越王剑。越王勾践剑、越王州勾剑和越王盲姑剑均不在一地出土,而淮阳的4把越王剑均出土于平粮台,故而可知,淮阳平粮台是目前中国出土越王剑最多的地方。

  平粮台出土中国最早的三角裤头标本图案。在平粮台一座西汉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一件高 0.94米的泥镇墓兽。该兽人面、高鼻、深目、张口,头上有4个鹿角, 赤身跽坐,双手伸直平举,呈拦劫状,通体涂朱红色,仅在下腹部用黑色画一个三角裤头,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三角裤头标本图案。(王婷婷 窦中言 张志华)

责任编辑: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