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台山上的伏羲庙
位于天水的卦台山
采访时间:2014年10月24日
地理位置:甘肃省天水市
关于伏羲画八卦的传说和遗址,全国有多处,除了河南淮阳的画卦台、上蔡的画卦亭、巩义的伏羲台外,在山西、山东、甘肃等地均有大量的遗存,天水市卦台山也是相当知名的一处。卦台山海拔1363米,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境内的渭河边上,山不高,却四望皆通,相传伏羲在此放眼山川,象天法地,妙悟八卦。
在天水采访期间,天水日报的同仁不仅一路陪同,还找来了当地权威伏羲文化专家,令我们的采访有条不紊。当我们一同登上卦台山,放眼四周时,发现这里翠拥庙阁,渭水环流,钟灵毓秀,气象不凡,满眼尽是好风光。
1.形似太极的卦台山
出天水,沿渭河峡谷往西北方向行驶约15公里,远远望去,卦台山如一巨龙从群峦中腾空而来,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油然而生。只见一峰孤立,形如龙头,突兀雄伟,景致幽美宜人。相传这里就是伏羲画卦之处,故名卦台。
我们拾级而上,山门顶上雕刻着古朴端庄的“卦台山”三个大字。进得山门,依次是午门、钟楼、鼓楼、侧殿,还有伏羲庙的主体建筑——太昊宫。正殿太昊宫坐北朝南,飞檐斗拱、盘龙绕柱、透花雕门、彩绘梁柱,洋溢着既富丽堂皇又庄严肃穆的氛围。殿内供奉着一尊手拿太极八卦图的羲皇坐像。全身贴金、身着树叶,大像座下还有一尊2000多年前的伏羲铸铁小像;右侧塑一振翼欲飞、造型奇特的龙马;左侧有一木架,架上悬一圆形八卦盘,光亮照人,犹如古代铜镜。专家告诉我们,关于八卦盘,有个故事。伏羲当年赠送给大禹一个玉质圆盘八卦,可惜随着庙宇的拆毁,玉卦已无处寻找了。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文革”之前存放于卦台山伏羲庙的另一个木质八卦盘,近年从一个农民家里发现。虽已被人截为两半,难成完璧,但总算找回来了!该盘八卦系明代复制品,直径三尺,厚三寸,紫红色,上面除了八卦以外,还刻有日月星辰天体图、二十八宿星座、二十四节气及六十四卦方位等;造型美观,雕工精巧,真品藏于天水博物馆,是国家级的珍贵文物。只有在每年卦台山举办庙会时,游人香客才得以亲睹八卦盘的芳容。
太昊宫两侧是东西朝房,与午门构成一座四合院,朝房内分别陈列着字画和壁画。最有名的是明代诗人孙永思的《别卦台》:“羲皇遗台天下奇,四山环合耸独危。冠裳此日劳登远,风雨他年幻梦思。渭水有声留听处,夕阳无意送归时。河村赢马重回首,古木颓垣乱鸟随。”壁画有“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嫘祖养蚕”、“黄帝居轩辕”、“伏羲画卦”、“女娲补天”、“燧人氏取火”等内容,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卦台山深厚的人文底蕴。
伫立卦台山之巅,但见渭水蜿蜒,山峦起伏,透过厚重的时空隧道,仿佛看到渭河两岸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看到洪荒土地上羲皇的子民在狩猎捕鱼、耕耘播种;看到身着兽皮衣裳的原始村落在迎亲嫁娶;看到刀耕火种的乡民在种桑养蚕、纺纱织布……站在卦台山上俯瞰三阳川,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远古时期“伏羲望晨阳,群景拜卦台”的奇特景观。
随行的专家告诉我们,卦台山周围的山和水很特别,组成的形状与伏羲创立的八卦中主要元素——阴阳、太极图相暗合。伏羲时代,卦台山周边丛林密布,河流纵横,雨量丰沛。卦台山山体形状如一个放大的逗号,呈“,”状。渭河自西而来,在山峦叠翠中环流,在卦台山西侧低洼处形成大面积水域,其形状犹如一个反过来的逗号,呈“‘”状,与卦台山环绕相抱。卦台山山体西侧与水体的相交线呈“S”型,为阴阳分隔线。卦台山形如阳鱼,雄伟而卧,山顶低洼处因丰沛的降雨形成长年不涸的水域则为阳鱼的眼睛;西侧水域依山环绕而布,如阴鱼,柔情款款,水域中的一高耸小岛如阴鱼的眼睛。
山与水,一刚一柔,一动一静,相依相偎,首尾相接。在卦台山的八个方向,恰有八个地理特征,其形状排布恰如八卦卦象。当地学者推理,当年伏羲就是在这样的青山绿水中,仰观天象,俯察山川,苦思冥想,受当时地形所启示创建出太极八卦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山,雄伟岸然,象征着男性,为阳;水,温柔灵动,象征着女性,为阴。“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山与水正好体现了太极中两极互补、阴阳对立统一的秩序。当中“阳鱼的眼睛”与“阴鱼的眼睛”又似一个太极图,“鱼眼”中的“鱼眼”又幻变为一个太极,体现出太极的无限幻变。
听着专家的描述,我们放眼望去,还真能看出太极图的大致轮廓来。
2.天水伏羲画卦的传说
与河南淮阳一样,在天水民间,人们更喜欢叫伏羲为“人祖爷”。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人祖爷’的华诞,从正月十四晚开始,卦台山上会有上万人来祭祀。”卦台山伏羲祭典代表性传承人吴曜彰说,他从记事起,就跟着大人上山焚香磕头,祭拜“人祖爷”。
洒扫殿堂,焚香敲钟,接待游客,尽管已经73岁高龄,吴曜彰仍精神抖擞。从卦台山下,爬到山顶,要走八层上千个台阶,可他连粗气都不怎么喘。
“呆在山上,每天都感到神清气爽,什么烦恼都没有,真是沾了‘人祖爷’的光。”吴曜彰站在卦台山上举目远眺,觉得很满足。吴曜彰说,上世纪80年代,卦台山出土了数十件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和石器。这与伏羲有何关联,人们不得而知。但据考证,早在金代,卦台山已建有庙宇,并有伏羲祭祀活动,民间信仰和祭祀一直延续至今。
“正月十五‘人祖爷’诞辰要春祭,七月十九还有秋祭。”吴曜彰说,在当地老百姓的心里,伏羲是最大的“神”,不光能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能保一方百姓平安。
关于伏羲画八卦的传说,在当地同样广为流传。卦台山侧有龙马山、龙马洞、分心石。古往今来,这片神奇的土地和伏羲动人的故事交融在一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积淀在天水人民的心灵深处。于是卦台山、龙马山、龙马洞、分心石就成了凝固的伏羲传说,而伏羲的传说则成了流动的卦台山、龙马山、龙马洞、分心石。
相传,伏羲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渭河岸边的卦台山巅,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追年逐月,风雨无阻。青山着意,流水有情。他无私无畏的真诚终于感动了苍天大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古木掩映的龙马山火星飞溅、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爻分明,闪闪发光。而这时的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灵,太极神图深深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万物竟是如此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把在困苦中挣扎的人们送往幸福的彼岸,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直到如今,龙马山上的龙马洞与卦台山遥相呼应,中间仅隔一条渭河,直线距离不超过2公里。相传,这里是伏羲和女娲兄妹结为夫妻后成婚的地方。后来的“洞房”一词也缘于此。(记者杜欣马治卫金月全/文朱海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