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瘦身”效果初显 计划3~5年后达到国家标准班额
来源: 太康县政府 时间: 2015-01-05 10:56:3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2012年,太康县教体局出台《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来,通过合并、调配、严控、投入等措施,太康县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整合资源名校带弱校

“通过合并分流,现在,低年级班额控制在70人以下,相比以前每个班级120人,最大班额甚至超出150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校长张纯才说,现在学生座位宽松,教师教学轻松,并且一年多来,校园安全实现零事故。虽离国家标准班额还有差距,但随着太康县严控大班额高压态势的持续,小班教学的目标指日可待。

时间回溯到2013年,由于建南小学名声在外,生源大量流入,加之该校无法扩容,导致了严重的大班现象,这让当时的建南小学不堪重负。而与其相近的西关回族小学却陷入了教育资源闲置、生源“吃不饱”的困境。城关镇中心校校长张超凡告诉记者,县政府、县教体局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决定将这两所学校进行合并,以强校带动弱校,统一纳入建南小学管理,对学生进行分配重组。

合并之初,建南小学决定先把五年级整体搬迁至西关回族小学。当时一些被划入西关回族小学的学生家长心怀疑虑。为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建南小学校长一边争取资金修缮分校区校舍,一边向家长承诺两校由建南小学统一管理,并且授课教师不变,最终得到了家长的认同。

目前,建南小学已向分校区整体搬迁两个年级,分流四、五年级学生800余人,而西关回小的一至四年级学生则到建南小学校区,有效缓解了历史遗留的高年级大班额问题。在建南小学采访中,记者发现大班额带来的拥挤、嘈杂已经在这个校园里找不到了“踪迹”。

严把招生让大班额止步

“解决大班额问题,最大的任务就是控制招生。”张超凡告诉记者,以前担任实验小学校长期间,每到快要开学的时候,就想躲起来。如今,他却有了“尚方宝剑”。按太康县教体局出台的有关规定,符合规定的外地进城务工子女、转学生凭相关证件由中心校按照程序统一安排到有招生余额的学校就读。为了强化招生工作的管理,太康教体局严格控制特权生源,并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

与此同时,县教育局对违规学校加大了督查和处罚力度。对超出招生名额的学校,每超一人消减3人的生均经费;超出10人以上的校长就地免职。

“化解大班额,我们仅仅迈出了一小步,以后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不懈努力。我们会汲取建南小学与西关回小合并经验,探索更多的解决模式,力争用3~5年时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班额,让全县学生切实得到实惠。”太康县教体局局长宋文中满怀信心地说。


责任编辑:周口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