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农田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商水县人民政府 时间: 2020-05-06 17:19:23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商水县作为农业大县,今年以来,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00506-1.png

眼下,全市小麦生长正处于灌浆期,进入了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让小麦饱饱喝上灌浆水,对于夏粮丰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商水县张庄乡种粮大户邱守先,今年给小麦浇水减去了不少环节,站在地头轻点手机,田里的自动喷灌设施通过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很快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细细的清水如丝丝春雨滋润了田地小麦。

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说:“这一个井覆盖面是一百亩左右,这一天就能浇浇,确实方便,确实快捷,也不盘(损坏)麦了,整个地里不见人就能把地浇。”

邱守先告诉记者,自己在张庄乡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往年这个时候需要给小麦灌溉浇水时,和今年比起来,那叫一个“费劲”和“麻烦”。

邱守先:“以前浇水的时间特别费劲,这个固定式喷灌还没有实施,雇了30多号人,十几台车,一个机器只浇八亩地九亩地左右,费工费时,浇地的质量也不好。”

浇地由费时费工到快捷方便,主要得益于商水县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9年,商水县投资1.2亿元,在张庄乡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了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昔日的普通农田成为了高标准良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水县张庄乡党委书记张军启:“商水县五万亩高标准农田在张庄乡全部建成后,通过高效节水节约了资源,大大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年可新增经济效益785万元,真正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了粮食安全。”

项目区除了常规的修路、种树、挖渠、打井之外,全部配套水电双计量、土壤商情监测、病虫害监测、自动化灌溉等物联网设备,实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先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融合。这些农业新技术、新设备的引用和推广,为商水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商水县气象局局长纪文华:“商水县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站,配备了固定式气象站、便携式气象站等多种观测设备,可以随时对高标准农田内的农作物开展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土壤肥力、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及时的将气象数据、农业气象服务、灾害预警等各种信息更及时更准确的传送到高标准农田指挥部,为高标准农田提供多种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有效的解决了气象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农业部门初步估算,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区内粮食亩产可提高230斤,全年累计增产可达2.2亿斤,带动农民增收2.3亿元,户均增收850元。



责任编辑:周口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