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遗展演盛大开幕
来源: 市政府 时间: 2015-03-29 10:41:3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贵州侗族大歌、新疆哈密木卡姆、陕西安塞腰鼓、河北昌黎地秧歌、江苏楚州十番锣鼓、广西那坡壮族民歌……3月21日上午,羲皇文化广场上,随着一个个独具地方特色的世界级、国字号非遗项目荟萃人祖盛会,精彩亮相,第六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正式拉开帷幕。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副巡视员孙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冰山、副市长刘占方、市政协副主席张文平和县领导杨永志、马明超、张帆、苏中林等四个班子领导及数以万计的观众一起观看了展演。

县长马明超在致辞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保留了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和思维方式,包含着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可以深切感受到的人类情感。淮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淮阳千年古庙会这一平台,已成功举办了五届非物质文化展演活动,全面展示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百万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风遗韵。与往届非遗展演相比,今年展演最大亮点就是规模更大、级别更高,特点鲜明样,精彩纷呈。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再次作为主办方之一,使本届非遗展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尤其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的哈密木卡姆和贵州侗族大歌两个联合国非遗项目今年震撼登场,首次亮相淮阳古庙会,可以说本届展演涉及区域广,精品云集,堪称一次民俗盛宴的大联欢。

淮阳太昊陵庙会俗称“二月会”,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会期一个月,被誉为“天下第一庙会”,“太昊伏羲祭典”荣获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借力古庙会平台,展示非遗古风神韵,让游客享受、体验民族传统文化盛宴的同时,普及“非遗”知识,增强保护意识,淮阳县已逐步把非遗展演这张黄金名片打造成全国性文化品牌。中原民风民俗,秉承先祖遗风。一大批“非遗”项目和省内外众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轮番上阵,一展中原民俗古风神韵。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文化厅、周口市政府共同主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周口市文广新局和淮阳县人民政府承办。展演活动自3月21日开始,至4月7日结束,历时半个多月。以12个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表演类项目为主,主要表演形式有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曲艺等,展演分6场,共有2个联合国项目,22个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22个市县级项目参加展示活动。

除了6场气势恢宏的大型动态非遗展演,举办方还在淮阳陈楚古街进行由39家参加的静态非遗手工技艺类项目集中展示,并举办全省传统美术保护工作培训班暨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和在广场、陵区、公园表演让游客广泛参与的民间艺术巡游。


责任编辑:周口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