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入汛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界在河南省南北摆动,自7月14日起,我市出现多轮次强降雨天气。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落区重叠高。在严峻汛期挑战面前,周口市气象部门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强化党建引领、筑牢红色堤坝,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心系风雨 精密精准精细
汛情就是命令!市气象局提前部署、加密监测,充分运用最新ZYRUC业务系统精准预报,为预置防汛救援力量赢得了宝贵先机。自14日夜间起,每2小时滚动式向市委、市政府及市防指相关成员单位报送一次气象信息,市县120名党政机构和应急部门防汛责任人同步开通“闪信”服务。行政服务党支部第一时间联系城管局,共享城市内涝综合安防管理系统,实时查看包含涵洞、渍水点、下穿隧道等易出现内涝的地点实况信息;业务服务党支部联合农业农村局制作农田涝渍高风险预警,共享农业农村部门“蓝天卫士”数据信息,实时收集查看农田滞涝情况;科技服务党支部及时制作发布最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科普视频,旨在提醒公众做好周全的防范措施。伴随递进式气象服务,汛期防范应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精心前瞻部署的背后,是市气象局以党建引领守护全市人民平安度汛的气象力量。
同向而为 党组聚能发力
“关键时期,关键岗位,党员顶上”这句坚定有力的话语成为了周口气象部门在面对汛期这场严峻大考时最响亮、最豪迈的回答。应急响应状态下,各级气象部门党组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将党组织联学联建联动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转化为业务主动互动联动的执行力、战斗力、创造力。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市县两级气象部门党员先锋岗连续72小时坚守,昼夜不停,时刻绷紧防汛抗汛这根弦,密切研判天气形势,发布气象监测实况信息,及时鸣响防汛救灾“集结铃”,在行动中书写“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生动篇章。
党员突击 冲锋一线救援
汛情紧迫,是对责任担当的重大考量;防灾救灾,更是对初心使命的有力见证。16日晚,由于遭受强降水冲击,太康县国家观测站遭遇了严重积水,气象观测系统出现故障,如果强降雨持续,业务停运的可能性很大。市气象局紧急抽调3名党员组成专业技术保障小组,连夜前往太康支援。从晚上七点一直至次日早晨8时,他们不辞辛劳全力排水、通电,经过彻夜抢修,观测项目均已恢复正常。然而,17 日上午,新一轮降雨再度来袭,太康局的电力供应又出现故障。市局迅速组建了一支全部由党员干部组成的应急救援队,再次紧急调配相关设备,启动四台大功率排水器同时投入抢修,争分夺秒地抽取站内积水。17日18时,太康县局供电终于恢复正常,气象业务也得以稳定运行。市气象部门广大党员、干部以行动担使命,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汛救灾抢险工作一线。
第一书记 安全不容有失
入汛以来,市气象局驻村第一书记贺云龙从未睡过一个踏实觉。为了避免秦岭村因灾返贫,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干部24小时轮流值守。17日,贺云龙接到气象台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后,带领驻村工作队提前谋划、紧急部署、主动作为,同村“三委”干部坚守在防汛最前沿,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开展实地走访排查,重点巡查河道、桥梁、堤防、沟渠长达6公里,还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向村民播报气象信息,提醒大家做好防范措施。17日中午,秦岭村沟渠因强降雨影响,上游丰收河清理河道后的残存淤泥全都堆积于此,水位线眼看就要漫入农田,村民第一时间向贺云龙打电话求助,贺云龙接到电话后火速奔赴现场观察状况,随即与固城乡政府汇报秦岭村汛情,驻村工作队同村“三委”干部和抗洪应急队利用大型挖掘机、手持工铲、头灯等工具,冒雨开展清淤工作近 12 个小时。雨急路滑,却丝毫阻挡不了驻村工作队的脚步,“农民的丰产丰收不容有失”贺云龙说,“驻村工作队与村‘三委’干部将继续加强防汛安全排查,并将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措施,全力以赴确保秦岭村汛期安全。”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全市气象部门党员、干部扼守的地方,就是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所在。市气象局将继续立足防大汛、救大灾、抢大险,凝聚起扛稳扛牢防汛救灾气象保障的红色力量,筑牢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石佳豪 郭戈 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