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赞成专家说的‘你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你怎样讲都是名师’这句话。文化水平高才能一语中的,点石成金;道德修养高才能正身垂范,默化引领。德才兼备的学生需要德才兼备的老师来培养。”
4月10日下午,林州开往郸城的一辆大巴上,一车特殊的乘客,车走一路讨论一路,车窗外的春山绿水没有让他们分心走神。他们是刚刚参加红旗渠杯第七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暨“跟名师一起在课堂上成长”观摩研讨会返程的33名郸城县教师代表,他们还沉浸在对专家报告和名师示范课的思考和讨论之中。
“我们和名师的差距,在于自我要求不高,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中去,在于对教师身份的转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还不彻底,在于对教什么,怎样教,教会没有,怎样更快乐地教等,研究得太少。”来自汲水乡一中杨灵云的发言引起大家深思。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多读书、细磨课、常反思、深总结。一分辛苦一份成长,深爱教育、勤苦磨练,终会成为名师。”郸城县实验中学教师王君的一席话被大家点赞叫好。
“我们和名师的差距主要在理念上,关键还是转变教育理念。”郸城县第三实验中学校长孟杰的话获得大家认同。
近年来,郸城县教体局提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理念,在全县教育系统大兴学习之风,根据郸城教育和教师队伍实际,“请进来、走出去”,精心组织教师、干部学习培训活动。每一次学习培训,学前精挑细选:每次都要选择主讲专家和名师,选拔学习对象,提前制定学习培训方案;学中组织严密:听讲、观摩、研讨,一天三场;学后跟踪问效:参加学习人员要有学习体会文章,要作专题发言,有的还要作课。按照预定方案,参加本次学习观摩活动的33名教师分成6组,白天学习,晚上研讨。但9日晚上,活动承办方安排了晚会活动,研讨没能按时开展,研讨环节就放在了返程的大巴上进行,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此前,中国文章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河南省第二十届语文年会在郸城召开,郸城县各学校纷纷邀请专家名师进学校、进课堂,手把手指导语文教学,举荐优秀教师拜专家为师,郸城教师求知若渴的学习之风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受到与会专家和省内外同行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