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口日报 时间:2021-09-24 05:17:59
9月7日上午,参加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的代表齐聚周口,深入我市商水县、淮阳区和郸城县观摩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行进的路上,阵阵鸟语花香;耕耘的田野上,层层金黄翠绿。
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我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我市作为河南省的第一产粮大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坚持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抓手,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土地深耕深松,推动更多的土地成为高标准农田。目前,全市2019年度7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商水县、郸城县、淮阳区集中连片打造的7万多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全部竣工,2020年8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踏入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高效节水灌溉系统让参会代表眼前一亮:只见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智能化、信息化应用植入项目建设,实现了远程控制、一键启动;走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智能物联网控制中心,打开管理平台,便可以对覆盖区域的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土壤墒情、土壤肥力、病虫害等情况了如指掌,并且能够实时调度进行处理;来到田间地头,土地流转农户向与会人员现场演示所流转的2100亩土地,通过使用水肥一体智能化灌溉技术,只需一部手机、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浇灌,在节水、节肥、节时的同时,提高了作物品质,实现增产增收……
“来这,取到了‘真经’,周口市在项目顶层设计上突出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益利用,运用科技,大量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很震撼,颠覆了对传统农区甚至是传统农业的印象。”观摩过程中,参会代表不时发出赞叹声,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技术要点。
商水县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是我市按照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标准,打造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目前已建成的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在今年三夏抵御前期干旱、后期洪涝灾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项目区今年夏季小麦比非项目区亩均增产203.4斤,玉米预产1300斤以上。淮阳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到10月底全部完工,总规模可达9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郸城县依托示范区和以往年度连片建成的2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培育了天豫薯业、巨鑫药业、金丹科技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红薯、玉米等农产品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生产,初步形成了生物育种科研机构+大田种植农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电商物流的融合发展模式。
短短半天时间的观摩,参会代表目之所及是“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生态优美田园画卷。大家普遍认为,虽然各省各地条件不一样,基础不一样,但周口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尤其是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经验可圈可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记者 李莉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