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 加大新形态就业人员保障力度的提案”已收悉。市人社局收到您的提案后高度重视,责成相关科室按时限要求认真进行提案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向党组会议进行了汇报。现就您提案中的有关问题和建议,答复如下:
一、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功能布局
周口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决策部署,把零工市场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纳入全市人社系统重点工作,逐步构建标准统一、覆盖广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市、县、乡三级“1+10+N”零工市场服务布局,不断满足劳动者多元化的就业需求。截至2025年5月,已建成市级零工市场1个、县级9个、乡级驿站44个。开发了“周口市零工市场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及“周用工”小程序,动态收集更新用工主体和零工人员信息,通过精准筛选匹配信息,为务工人员求职和企业招聘提供精准化对接、专门化服务、便捷化通联,基本实现了在线匹配对接、应聘报名、结果确认等公共就业服务。目前,管理信息化平台累计注册用户5.7万人,入驻企业7235家,发布岗位3.9万个,实现“线上匹配+直播带岗”全流程服务。截止到2025年5月,开展直播带岗211场,参与企业6000+家,观看106.3万人次,促成就业意向862人。
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水平
全市人社系统按照人社部和省人社厅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工作,由市人社局起草,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周口市职业技能培训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周政办〔2025〕3号),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现代服务领域技能人才培养。紧盯“一老一小一青壮”需求,高质量开展以生活照料、保健服务、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覆盖养老、托育、健康照护、医疗照护等全生命周期的康养照护技能人才培训,增强家政服务机构人才培养和优质家政服务供给能力,打造周口家政品牌。围绕周口市现代物流强市建设需求,加大交通运输、航空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营销等技能人才培训,提升灵活就业人员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促进稳定就业。年培训3万人次,2.5万人(含高级工以上0.5万人)取得证书。
三、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带动更多就业
全市创业贷款担保机构以服务创业、促进就业为根本,一手抓工作任务落实,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资金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作用。2025年1-4月发放贷款2.19亿元,扶持789人创业,带动就业2981人,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显著。灵活就业人员可申请个人贷款最高100万元、合伙创业贷款400万元,享受50%财政贴息,累计减免利息860万元。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多层次宣传政策,打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营造浓厚创业氛围,走进高校、积极参与大学生招聘会等活动,现场宣传创业担保政策;走进创业园区、街道社区进行政策宣传,发放宣传页,现场讲解,提高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知晓度。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积极贯彻各级稳就业促创业文件精神,根据服务便民化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推行网上办理,规范和简化公共服务流程,搞好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主动公开公示服务承诺事项和完成时限,简化经办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四、健全灵活就业社保体系,优化参保服务
一是完善社保政策。用好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政策,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措施,完善“自主选择缴费方式、畅通关系转移接续”等多项政策规定及便民措施,对未参保企业、人员开展社保政策宣传教育,唤醒企业、未参保人员的参保意识,阐明参加社会保险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企业和人员参保热情,提高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积极开展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减轻灵活就业人员群体的社保缴费负担,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二是积极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宣传政策、主动服务,深入推进“小、微、新”企业参保,引导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或未在用人单位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务工农民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应保尽保。三是创新社保服务模式。优化社保服务,推广应用“网上办”“掌上办”等便民服务举措,减少经办环节,精简申报材料,提升社保业务经办时效;依托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社保经办大厅、银行便民服务合作网点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保网点等平台,充分发挥“就近办”“多点办”;加强社保政策和便民服务宣传,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为企业和参保人员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优化全市零工市场布局,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体系,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广泛宣传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和参与度,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最后,对委员给予我们工作关心和所提出建议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也请您继续关注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促进我们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202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