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我市产业集聚区认真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战略,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超常规建设,大跨步发展,举全市之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取得显著成效。截止目前,产业集聚区已入驻新老企业69家,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32.37亿元,税收收入1.34亿元,从业人员达1.92万人;建成区面积已达5平方公里,新修道路23公里,铺设雨污管网98公里,绿化面积达10.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07盏,基本实现了“五通一平”(路、水、电、通讯、燃气、场地平整)。为此,市人民政府公众网记者对副处级干部、市产业集聚区常务副主任、东方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张建党进行了专题采访。
网站记者:张主任,市产业集聚区作为我市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2010年,我市产业集聚区主要成效有哪些?
张建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设施大推进。投入近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经一路、纬二路等9条道路工程已全部竣工。新安装路灯407盏,新增绿化面积近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面积30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的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期工程于去年10月份开工建设,预计今年5月份竣工。
2、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突破。2010年新入驻项目22个,投产企业4家,在建企业18家,项目总投资20.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
3、管理服务水平大提升。一是建立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集聚区管委会对入驻项目,从项目立项、施工、环境协调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网站记者:张主任,2010年,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张建党:一是项目用地矛盾突出。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增大,企业入驻增多,项目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目前集聚区存在着建设用地指标短缺,用地储备不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集聚区的发展。二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单依靠政府财力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有待上级给予专项资金的扶持,尤其对我市扩权县市应给予重点顷斜,同时立足市情,实行多元化投资机制,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三是企业用工难现象显现。随着承接产业转移,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熟练技工需求急聚增多,当地人力资源流动性很大,部分企业出现暂时招工难现象,制约企业发展。
网站记者:张主任,请您谈谈今年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张建党:2011年,市产业集聚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抓好关键环节,完善推进机制,落实扶持政策,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尽快把市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以食品、医药为主导产业,纺织服装、高新技术为辅助产业的特色产业集群,使产业集聚区建设与组装周口创一流、全省争位次,成为我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支撑。
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20.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亿元、标准化厂房投资2亿元、工业投资17亿元;新开工项目12个,投产项目10个;入驻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税收收入1.8亿元,新增从业人员3000人。
网站记者:张主任,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今年市产业集聚区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将做哪些?
张建党:今年市政府继续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集中财力、物力、精力用于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修道路的绿化、亮化、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新修3公里的颖河路至二环路段,连接英糖路段道路工程,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拓展建成区面积,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承载力和辐射力。
网站记者:张主任,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建设工作。
张建党:一是在建项目抓投产。蜀中制药、松鑫服装公司、米多多食品等项目近期要抓紧投入生产;25万锭纺纱项目、汝阳刘笔业等项目要确保2011年5月份前投产运营; 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6月份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二是签约项目抓开工。三利食品年产3000公斤芝麻素项目、世博箱包厂、防水材料公司已签约,要按照图纸设计方案,制订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建设。三是谋划项目抓落地。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物流中心,投资5亿元恒盟大豆纤维、天然气发电项目、污泥发电、通达粮油项目、博奥皮业整体搬迁、生物酶制剂整体搬迁等项目,力争尽快签约,着手完善相关手续,力争5月份前相继开工建设。
网站记者:张主任,刚才听了您对我市产业集聚区的介绍,使我们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产业集聚区建设顺利进行呢?
张建党:1、完善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制度。
由市主要领导牵头、发改委、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住房与城乡建设局、统计局、工信局、国土局、环保局、财政局、商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电业局等职能部门参加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办公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研究、解决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殊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实行现场办公,重点解决实际问题。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细化工作方案,加强配合联动,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同时,继续实行四大班子领导分包重点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等制约瓶颈。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产业集聚区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发展投资公司、产业集聚区投资开发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作用,加强银企对接,扩大融资渠道,全力破解资金瓶颈。国土部门要把产业集聚区用地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土地报批难、手续复杂问题,对于产业集聚区内符合规划的地块,超前谋划,搞好土地储备。同时,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弥补年度计划指标不足的矛盾,提高投资强度,节约集约用地。
3、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豫政[2009]62号)文件规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出台《项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环境的意见》,全力为项城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2011年-2012年,凡新入驻产业集聚区的项目,除中央规定的收费项目外,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费用,其它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按最低价格收费。
4、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
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要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全面负责产业集聚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按照规划要求,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服务。对入驻企业实行有关手续全程代办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产业集聚区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不经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产业集聚区企业检查、收费、罚款。
5、强化考核奖惩。
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市政府每年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果突出,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企业给予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对产业集聚区建设消极应付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单位评先资格。
6、强化招商引资。
继续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以大招商引大项目,大建设促大发展。每个乡镇、办事处要至少引进一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产业集聚区,其目标任务不变、兑现奖惩不变,统计分成不变。
7、建立投融资平台。
市政府出资1000万元,成立产业集聚区独资投资开发公司,用于滚动建设产业集聚区后期工程。年底融资规模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
网站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网站记者:邝越 张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