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就是在心与心的交流中积累起来的
□魏康
“派出所的克户籍”―――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的很多群众习惯于这样称呼户籍警克向阳,这位在南顿镇小有名气的户籍警用自己的爱心和敬业精神赢得了群众的拥戴,他所在的南顿派出所户籍室被河南省公安厅授予“文明户籍室”荣誉称号,克向阳也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户籍民警”。
爱岗敬业用心写就
2003年下半年,克向阳开始担任南顿派出所户籍内勤。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出更好的成绩,让领导满意,让辖区群众满意。
为尽快搞好工作,他认真学习户政管理知识和服务群众的有关规定,向老同志请教工作方法,回治安大队请教工作技能。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各项工作便能够得心应手。他成天“泡”在户籍室里,逐村逐户熟悉户籍档案,逐件逐份整理各类档案,将派出所所有档案重新打印,重新装订,规范管理。
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三个字:“诚、实、细”,就是接触群众要“诚”,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交流思想,建立感情;入户走访要“实”,要不少一村、不漏一户、不缺一人;熟悉人口要“细”,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不疏忽。在办理户口和身份证时,对群众提出的任何问题,他都予以完整、准确的答复,并做到有问必答,百问不烦,能一次解决的问题绝不让群众跑第二趟。
八联村是南顿镇最偏远的一个村,交通不便。2005年6月,村里70多岁的刘桂荣大娘犯愁了:女儿在浙江打工,因身份证丢失,上不成班,这可咋办呢?时间紧,克向阳先为刘大娘的女儿寄去一份户籍证明。几天后,女儿回话:单位非要身份证不可。刘大娘想着闺女在浙江犯难的情景,心里那个难受啊。克向阳知道情况后,立即为她出具了一张办理临时身份证的证明信,趁到局里交报表,当天就为刘大娘的女儿办理了临时身份证,并送到了刘大娘家。2006年春节,刘大娘领着打工回来的女儿来到派出所户籍室,对女儿说:“这就是给你办证的克户籍,可帮了咱们大忙了,你要好好的谢谢他。”
“克向阳工作非常认真,他特别注意工作方法,心系辖区群众,不管是谁,不管办理什么证件,他都做到热情接待,能一次办好的事决不让群众跑第二趟。为了不让群众多跑路,他宁可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工作。”南顿派出所所长龚明理对笔者说,户籍室接触的群众来自方方面面,不是每一名办事群众都能够理解户籍民警的辛苦。面对一些手续不全且不听解释的群众,克向阳总是和颜悦色,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一次,一名群众要求变更民族,克向阳按规定拿了有关表格让他填写,并把要求应出具的证明材料逐项列出,没想到这个人竟认为是故意刁难,暴跳如雷,大声叫喊。克向阳一肚子委屈,但还是心平气和地给他讲政策,指明不按规定办理的危害性,前来办理身份证的其他群众也帮助克向阳做工作,终于使这名群众认识到了错误。近年来,南顿镇没有一名群众因为办理户口的问题到上级公安机关或其他部门上访。
树立窗口新形象
辖区张庄村民张某因升学档案年龄与实际户口年龄不符,要求更改年龄,否则将被取消入学资格,他便托人找到克向阳,还悄悄地送来现金和礼品,请他“帮忙”更改年龄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克向阳当场谢绝了钱物,在详细询问情况后,步行六里多到张庄村调查,及时给张某完善了各类材料手续,并按程序为其办理了年龄更正和户口迁移手续。当张某从克向阳手中接到迁移证件时,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说起户籍警,人们总是想到温柔、英姿飒爽的“警花”;提到克向阳,很难把“耐心、细心”与这个高高大大的男警察划上等号。然而,他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使南顿镇派出所“户籍室”成为服务群众的“窗口”和“网上追逃”的前沿阵地,通过户籍信息里的蛛丝马迹,五天内接连擒获三名网上在逃人员,并提供信息协助抓获两名在逃人员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一段神奇佳话。
2008年6月19日,南顿镇荣楼村人朱成全到派出所办理二代身份证。克向阳隐约记起有个同名的人似乎是因交通肇事被上网的在逃人员。克向阳立即进行了信息比对,确定就是此人。“现在网络有点故障,请你等一下。”他一边稳住对方,一边用手机向所长发出短信,所长和战友迅速行动将朱成全抓获。朱成全交代,其于2008年1月25日驾驶货车,在107国道长葛境内将一名行人撞死后逃逸。2008年6月20日,朱成全被移交长葛警方处理。
6月22日,克向阳例行走访辖区建材大市场,在一个出租屋内,发现自称是夫妻的一男一女,那个操东北口音的男青年神色慌张,一直躲在女子身后。克向阳脑海里忽然闪过黑龙江鹤岗市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的网上在逃人员隋海峰的面孔。为了确保犯罪嫌疑人不起疑心,经巧妙周旋稳住他们后,克向阳找了一个借口通知所里民警。该所民警及时出击,一举将隋海峰抓获。
一个户籍警,本职工作更多的是户籍管理和办理,怎么会一眼就认出网上在逃人员呢?原来,外表高高大大的克向阳却有着超乎常人的耐心和细心,他熟记辖区在逃人员名单,广泛搜集信息,每周都浏览一遍公安网上最新的追逃数据,只要是南顿辖区的,他都会留心记下来,一眼就能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