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讯 (记者 杨光林 通讯员 李高华)日前,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发《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至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项城市三店镇成为周口市唯一新命名的“国家卫生乡镇”。
《决定》认为项城市三店镇等一批乡镇(县城)在加快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卫生管理,改善环境卫生面貌,提高人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和健康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整体卫生水平达到了《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标准》要求。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乡镇,三店近年来先后获得了“河南省卫生乡镇”“河南省生态乡镇”等殊荣,并连续4年荣获项城市综合考评一等奖。创建国家卫生乡镇,三店缘何脱颖而出?国家卫生乡镇“含金量”有多高?记者近日赴三店镇进行了采访。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们坚持了6年。这次三店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并非一日之功。”三店镇党委负责人开门见山地说。
新时期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不愁吃不愁穿,腰包也鼓起来了。但是,农村环境脏、卫生差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群众对此感受颇深: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从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做起,三店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行一步。从2014年开始,三店镇在全镇农村建立垃圾池,定期清理垃圾,引导群众不乱倒垃圾,养成讲卫生的生活习惯。
随着项城市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相继开展,三店镇大打一场农村垃圾清理、村容户貌改善、坑塘治理攻坚战,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在今年举行的项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次评比验收中,三店镇均名列前茅。
行走在三店镇农村,乡间道路树成行、林成荫,村庄干净整洁、坑塘水清、花草满目,好像一幅乡村美丽图画徐徐展开。
在李庄行政村后闫楼自然村,木制长廊一字排开,与几十米外的凉亭遥呼相应,它们的尽头便是整治一新的坑塘,水面上游着几只鹅,这让人很容易想起古人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而住在对面的老闫家,无疑是风景最佳处。他家门前种植的一排香樟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像一把天然的大伞挡住了骄阳,树下便是供人乘凉的木制长椅。我们走累了,干脆坐下来,与老闫聊了下来。
“你家这是个风景区啊!”记者笑着说。
“环境确实不错!我在项城有房,现在回家住了,老家空气好、环境好,不想回城了。”老闫说。
“村里坑塘改造后,老闫自发买了香樟树、银杏树,围绕坑塘绿化了一圈。连这长椅也是他义务做的。”陪同采访的镇干部说。
群众的自觉参与,是三店镇农村环境持续改善的一大亮点。在每个胡同,都有胡同长,负责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大到建房不能建材占道,小到居民不能乱扔垃圾。
在黄庄、田集等其他行政村,见到的情景与李庄基本一样。“我们不造‘盆景’,全部整体推进。”镇干部介绍说,“全镇有8个行政村被评为河南省卫生村,13个村被评为周口市卫生村,4个村被评为项城市卫生村,全镇25个行政村85%成为市级卫生村,实现县级以上卫生村全覆盖。”
在镇区,该镇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目前,十项重点工程全部竣工——新修了文明路、商贸街、中心街等6条道路;挖砌了下水道,人行道铺设了彩砖;对城镇进行了绿化,栽植了石楠、大叶女贞、香樟;主要街道安装了LED路灯,美化了城镇夜景;新建三店综合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新建了镇农民文化宫,建成了篮球场等;完成了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成公厕4座,建成了垃圾处理厂,配备了垃圾收容仓、垃圾清运车,环卫设施全部到位……
返回途中,在李庄小学后面,见到一处废旧河塘改造的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孩子们坐在教室里隔窗就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让他们从小记住故乡、留住乡愁。”三店镇党委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三店镇将继续巩固创建工作成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生态乡镇,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