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刘”毛笔是由项城市孙店镇汝阳刘村刘氏族人继承传统的民间手工工艺,经其后代子孙世代相袭改进,历经两千年历史凝聚成的具有显性物质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见于记载的汝阳刘毛笔轶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使用“汝阳刘毛笔”,挥洒之间,觉此笔洒脱流畅,婉转自如,书写《黄庭经》后连称“妙笔、妙笔”。汝阳刘毛笔因此有“羲之妙笔”之说,汝阳刘也因此成为“妙笔之乡”。此说可以充分证明,“汝阳刘”毛笔在东晋以前已经技艺完备,达到炉火纯青,深受时人和名流追捧。但汝阳刘毛笔承袭、发扬、研发的脚步从没有停止。
“汝阳刘毛笔”自明代传入皇宫,成为明清两代的宫廷贡品,被宫廷视为文房上等精品。据《项城史志》记载,项城历代历史文化名人如书法家麻坦、《千字文》作者周兴嗣、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著名爱国者、一代艺苑宗师张伯驹及其夫人、大画家潘素,“汝阳刘”都伴随他们成就了辉煌人生。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记录工具和发展手段的毛笔,“汝阳刘”毛笔历经两千年而不绝,奥妙何在?在采访前,记者和大多数国人一样,对毛笔制作过程一片漆黑,对隐含在毛笔背后的丰富文化更是一片空白。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毛笔居四宝之首,可见其在创造、整理、记录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在采访后,记者对于毛笔、对于中国文化、对于汝阳刘两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历程和原因,有了更深的体悟和了解――
“尖、齐、圆、 健”:毛笔“四德”和基本常识
在介绍汝阳刘毛笔制作工艺之前,我们先做些普及性工作,以便于接下来的阅读和介绍。
中国毛笔,从产地分,著名者有宣笔、湖笔和宋笔,分别产于安徽、江苏、四川,多是以产区命名。而以一村之名称道,唯独“汝阳刘”毛笔一家。初唐大书法家李邕说过一句话:“唯笔软则书奇怪生焉”。从这里可以体悟出中华文化的精髓:包容、谦和、博大、以柔克刚。
毛笔因用不同种类的动物毛做成而具有不同的性能。按其性能分类,有软毫、硬毫和兼毫三种。软毫笔,用柔性的动物毛制成。主要有用羊毛制成的羊毫笔,也有用鸡毫制的鸡毫笔。这种笔弹性较弱,含墨量大,写出的笔画浑厚圆润。用软笔练字,易于锻炼腕力,但初用软毫笔常嫌它软弱无力,写出的字无筋无骨,形同“墨猪”。硬毫笔,用弹性较好的动物毛制作而成,主要有用黄鼠狼毛制的狼毫笔和兔毛制的紫毫笔。这种笔 弹性较强,写出的字点画挺拔劲峭;但不善用时,点画会显得瘠薄多角,字体有骨无肉,生硬平板。 兼毫笔,用硬毫和软毫混合制成,主要有用兔毛与羊毛合制成的紫羊毫笔; 用羊毛与黄鼠狼毛合制成的羊狼毫笔(亦称“白云”);用兔毛与黄鼠狼毛合制的紫狼毫笔等。因软硬配制的比例不等,有七紫三羊毫、五紫五羊毫、七紫三狼毫、五紫五狼 毫等名称。这种笔刚柔相济,弹性适中,初学者易于掌握。按笔头的大小分类,有写小字的小楷笔;写中字的中楷笔;写大字的大楷笔;写特大字的提斗笔、楂笔等。 按笔锋 的长短分类,有“长锋”、“中锋”和“短锋”三种。长锋笔富有弹性,提按幅度大,所书点画节感强;短锋提按幅度小,所书点画显得浑厚粗壮;中锋笔介于两者之间,便 于初学者使用。
那么如何衡量毛笔呢? “用笔用锋 ”,毛笔的书写效果,关键在于笔锋。根据前人经验,好笔的笔锋具有“尖、齐、圆、 健”四个特点。所谓“尖”,是指笔锋尖锐,颖状如针;“齐”,是指笔锋润开压扁后,笔端毫毛平正,整齐如凿;“圆”,是指笔头圆壮饱满,如出土之笋;“健”,是指 笔锋柔中含刚,弹性良好,笔锋在纸上运转时,能展能收,劲健有力。汝阳刘毛笔就是一直具有这样的特点而长盛不衰。
二是要注意毛笔的大小。选用毛笔必须与所书字的大小,点画的粗细相适应。一般原则是: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可用大笔写小字,不可用小笔写大字。大笔写小字,笔酣墨饱,圆 转如意;小笔写大字,抛骨露筋,笔毫易损。 三是要注意毛笔的性能。笔毫的性能不同 ,所书的字风格也不一样。一般情况是:写苍劲刚健的字,宜用硬毫笔;写丰润圆厚的字,宜用软毫;写柔婉遒劲的字,宜用兼毫笔。为了追求点画线条的丰富变化,应该做 到对各种性能的毛笔都能熟练使用。学生练字,最好用中锋羊毫笔,潘天寿先生也认为 :“从羊毫入手为最宜。”因为羊毫性软容易练出笔力,用惯了羊毫笔,再用其他性能 的笔就不会有困难。
这是基本性知识,但用何处产地、什么季节的羊毫、狼毫、兔毫、獾毛,怎么制作,毛笔似有灵性,这里大有讲究!涉及山川地理南北风物气候变异,其中蕴含的经商、做人、从艺之道让人深味!
汝阳刘――千古工艺成文化化石!
一个产品,特别是汝阳刘这样的文化产品,往往承载着长期以来积累的独具一格的文化品质。汝阳刘毛笔精选特定区域的羊毛、狼毫、石獾、汉松尾、紫毫、过冬鼠须等上等原料制作,因此,长期以来一支独秀。陪同记者采访的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汝阳刘毛笔第66代传人刘好勤介绍, “汝阳刘”毛笔生产技艺考究,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选料一向极为认真,从不以次充好。比如说,选兔毫的标准是,秋毫取健、取尖,春夏毫则舍弃不取;对山羊毫的选取更为复杂,先选长、短、粗、细,然后把羊毛浸在水中,按扁、圆、曲、直锋、无锋,一根根加以组合,像沙里掏金一样淘出所中意的锋颖;狼毫亦要做到刚中有柔,羊毫要做到柔中有刚,紫毫要富有弹性;毛笔成品要达到“尖、圆、齐、健”四德皆备、软硬适中的标准;其外饰,尤其是笔杆的装饰上更极为讲究,根据笔的形状和高、中、低档的要求配之,既美观又大方。
让我们看看汝阳刘毛笔的大致生产工艺流程图――
分毛 → 脱脂 → 去绒 → 装毛
↓
清杂 ← 梳毛 ← 垫毛 ← 齐毛
↓
成头→初步使用 →装杆 →成品
入库 ← 包装
这只是材料进厂后的主要工序。全部工序有20多道。此前的材料采购,如同中医老药工选药,非有深厚实践经验和知识者不能胜任。我们对主要工序略加介绍――
(1)分毛:把原材料分为高、中、低档。
(2)脱脂:取旧屋顶瓦下陈旧石灰和水制成石灰水,把毛料在灰水中浸泡3天左右,目的是把毛本身油脂脱下,以便起吸墨作用。
(3)去绒:把毛料本身绒脂去净,以便保证毛笔质量。
(4)齐毛:一定要把毛峰根根上顶、整齐。
(5)修毛:保证笔峰整齐,拢抱不散,无虚尖,无秃峰,无弯毛,弹性适宜,笔身不膨胀。
(6)圆笔:笔头成型要逐个按技术要求进行修圆,大小均匀一致。
(7)笔头平顺,盖毛均匀,圆直光亮,笔杆不劈口,不裂斗,不劈杆,光亮无擦皮,各连接部位牢固严紧,正直平伏。
(8)成装:定要添加防虫剂,标明产品名称、数量、商标、单位名称,贮存通风干燥处,严防潮湿,不得和酸碱及有毒气体一起贮存。
以上工艺全凭手工和经验。其关键环节至今任何工业化生产都难以代替。这也是汝阳刘毛笔世代祖业相传外人很难渗透的原因之一。而这些工艺工序,只是有形的皮毛,在每一个工序后面,更隐藏着师徒规矩、做人从艺从业的大道理和大学问。这种软文化和规矩,构成了汝阳刘毛笔制作中的精神文化和灵魂!
文化化石:汝阳刘世代相传的从业歌诀和秘籍
汝阳刘毛笔自汉立世以来,刘氏的历代祖先除在家规、族规加以规定外,还有一套以顺口溜形式,教育传承艺人们注重质量、精选用料、修身养性的技艺歌诀,这种歌诀非贤者不得传、智者不能悟,愚钝之人、见利忘义之即使传授也难会其意。而贤者得其道能长寿,智者会其理能发扬。所以自明清以来,汝阳刘毛笔销售虽遍布全国,但真正悟其道会其理的大师却寥寥无几!经过整理,现把汝阳刘传家歌诀公诸于众,并借此希望刘氏子孙们能悟其道,会其意,通其理,不以势利而争,传承发扬祖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制作毛笔的20多个工序,艺师都坐方凳而不能坐靠椅。记者问其故,汝阳刘毛笔66代传人、汝阳刘笔业周口销售公司经理刘好奎说:“这是祖传的规矩,不能更改,因非方凳不能聚精会神,不能聚精会神就不能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下道工序就很难纠偏,最终很难制出好笔。”至于如何坐而不累不伤身体,如何聚精气,这里大有学问,既包含了中国道家养生学,又兼揉中华武术、儒学道义。因此,汝阳刘口传相授以《坐功》歌诀为先――
坐如参悟气归田,
行气运力两臂间。
心手相应气使转,
不是神仙似神仙。
汝阳刘千古不易规矩:凡学艺之人,必在每年农历3月3日蒙恬生日庙会时,在村中蒙恬庙前举行隆重授徒仪式。凡学徒,必先拜祖师蒙恬,然后拜师,宣族规、师徒之仪,从此师徒相授,各尽其责。学徒在拜师后,除跟随师傅学艺外,还要为师傅承担一些家务,至少三年。一是练其心志,二是观其善恶。恶者不得传,即使勉强相传也仅仅是传授皮毛!传授过程中必先练坐姿,要求徒儿如参禅悟道一样,做到气沉丹田,行气通身,聚力于两臂,心、手、神相应相合,如此方为上乘之人。如果姿势正确,干起活来神清气爽,体健无恙延寿增智!如果急功近利坐姿不正,以蛮力使之,或腰酸,或腿疼,或背驼,或内损,长此以往,会损寿折福。
选毫
选毫犹如选将兵,
一类归属一类中。
秃杂曲绕皆不用,
撕开捋齐入灰坑。
汝阳刘氏艺人们有一套自己选料的经验,非江浙一带的山羊毛不能用,非山兔紫颖不能入小楷上品,非东北狼尾不得列狼毫精品,在筛选过程中毛杆如秃峰、杂色、 弯曲 、细绕者皆弃之,然后撕好捋齐进行腌泡脱脂。这首歌诀便是他们在操作中总结的实际经验。
梳理
坐功稳扎手如钳,
梳毛犹如弓上弦。
全神力贯穿杨箭,
又如巧妇刺秀莲。
分心乱神皮肉苦,
刺入肌骨穿心寒。
功到自然清闲在,
犹如顽童戏藕莲。
梳理就是用狭长锋利的牛骨做成的梳子,对选出的毛料进行清理,务使每根毫毛尖是尖根是根,把凌乱的毛料梳理得根根分明,如同严整划一的军队队列。在梳理材料时,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坐姿。两手与眼相配合,一手按毛如钳,一手持梳理毛,要神气贯通,方能梳好材料,如分心分神,骨梳会刺进皮肉,让你疼痛专心。如果用心操作姿势正确,就如玩耍一样轻松自在。
清杂
清毛犹如正国风,
秃横细绕如奸佞。
不得可怜不用惜,
见一去一莫同情。
就是把毛料中不规则、不同型的毛剔除出去,剩下的毛料从长短、粗细、扁圆、软硬浑然万毫一体。
齐势
坐功悟彻齐势精,
锋颖排齐如刀平。
杂念如生毫参差,
损身害己应牢听。
齐者,装也。就是把毛料分为锋和尾,也就是毛尖和毛根,然后按长短装齐,以备下道工序。在齐材料块时,心要无杂念,心手气贯通,方能使齐的材料,平齐如刀切一样,如果有杂念,所齐的材料会参差不齐,也就不能称为好艺人。
切势
坐功参透气运生,
握刀犹如对阵中。
气贯刀锋方为上,
万毫齐力在此功。
在切材料过程中,要气沉丹田,运气手臂,贯气于刀锋,如两人对阵。用刀时斩钉截铁,所切出的材料,无参差、不浪费,使毛笔在修平时减少了许多麻烦。如果此法不力,以力用之,则会腰背酸疼。
垫毫
垫如布阵毫如兵,
帅将兵工皆须精。
主副衬托须入微,
灵活悟道方灵通。
毛笔是由长、中、短不同的毫毛组成,如何把这些毫毛按照递减递长顺势排好形成一体,垫笔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犹如排兵布阵一般,一支笔头的组成分主毫、副毫、衬毫等,如将、帅、兵、后勤一样,环环相扣,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对不同材料采取不同的应付办法,才能达到造型美观同时灵活自如。
择笔
择如修罗入天宫,
精中挑疵细微中。
如果此关疏忽意,
纵使金丝难归宗。
择笔是毛笔成品前的最后一关,也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一道工序。目的是在出厂前最后一关对成品毛笔笔头,用尖利小刀对笔头中的毫毛进行挑剔,凡软、硬、杂、弯曲、夹带、不牢之颖毫,统统剔除。经此道工序,笔如有神助,无涩滞,无叉毛,整体如一,得心应手,可呼风唤雨,下笔惊鬼神。
正是一代代宗师严守规定又不拘一格,汝阳刘制笔史上,才能名家辈出,灿如星河!
近代汝阳刘制笔大师和百年字号
在汝阳刘毛笔技艺中,文化也是一种高超技艺,正是这种君子风度、诚信不欺,才成就了汝阳刘的千年风华。
明朝以前,封建国家施行重农抑伤政策,汝阳刘氏先人们,恪守艺道,不与世争,却工艺精湛,生活得闲适、潇洒、充实。明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生长,使得汝阳刘氏族人开始由农转商,走出家门,但是仍然重艺、守信。笔不精不出门是明清时期刘氏族人的美德,童叟无欺是刘氏族人的立命之本,外和内聚是刘氏族人的持家之术。不论谁家字号、谁家笔店皆互不相侵、互不贬低,牢牢坚守同工、同祖、同手艺,使得外人皆羡。近代以来,至今为族人称道怀念者不胜枚举,试列以下艺人和字号---
外和内聚刘占奎
“刘占奎百年老字号”,200多年前清嘉庆时期刘蒿山所创,其艺规严谨,家法有度!制笔过程严谨有序,以传统技术精制小楷为主,所制小楷尖、圆、 齐、健具备,经久耐用。足迹遍步阜阳、正阳、 确山< 锡>山、汝南 、洛阳 、开封 、安徽 、山东等地!时人无不称颂刘占奎毛笔。刘交友甚广,持家有方,四世同堂,子孙相聚一百余人数十年不散,姑嫂之间,兄妹之间皆和睦相待,汝阳刘人称其为大人口家是也!
广纳博取、开拓创新刘腾龙
刘腾龙百年老字号,刘好奎兄弟(汝阳刘笔业周口分公司总经理)五世祖,其制笔以继承改造汝阳刘传统小楷技艺为主,勇于创新。开发有羊毫毛笔且风格独具,曾在商丘宁陵开有刘腾龙笔庄,辐射商丘诸县,现在仍有刘兰亭在那一带经营。
制笔奇人刘汝渊
百年老字号“刘自川”门下,有一传人刘汝渊,生性机巧、灵变,悟性极高,在羊毫笔中更甚,即垫笔技艺即为一绝。别人垫笔千篇一律,而他却千变万化,一次,众人在大队毛笔厂里检验质量时,其所垫毛笔皆不重样,且单样皆有病态。旁人讥笑其泰然置之、后在掺和中(毛笔术语)一校样、自然天成、笔丰体正、用时得心应手,众人钦羡。
承前启后刘汝成
刘汝成、百年字号刘自川族人,70年代后期,就依个人身份在孙店西街办起了刘汝成笔壮,对汝阳刘毛笔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也为现代汝阳刘毛笔的发展给予了一定启迪.
近代艺人刘汝玉
在近代毛笔生产中,汝阳刘传统笔刷厂老技师刘汝玉为一代名师。凡是从他手下学过的徒弟的人,无不称颂刘汝玉老技师爱徒授业,吃苦敬业授艺严格。学途中坐姿若不规范,他会让你立刻改正绝不含糊。凡是从他手下出来的徒弟技艺皆可立世!可谓严师出高徒。
英年早逝刘望松
汝阳刘毛笔发展到今天,刘望松功不可没,他是汝阳刘传统笔刷厂第二任厂长。刘守业有方,开发“菊花”品牌;他雄才大略却英年早逝,是汝阳刘村的一大损失. 推波助澜付长泰
汝阳刘毛笔发展到80年代,一带新人付长泰、勇于探索、自己办起笔杆加工厂,有工人十多名.笔杆从湖笔杆样式着手,集现代人所需,生产出许多品种,诸多样式,给汝阳刘毛笔的发展起到不可否认的功劳.
脚塌实地刘好勤
刘好勤原汝阳刘传统笔刷厂第二任副厂长,2005年解体后,为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至今。
开拓进取刘好奎
刘好奎持祖传毛笔之技艺,于20岁开始背起毛笔走四方,遍及河南、四川、陕西、河北,在推销中他大开眼界,义薄云天,结交甚广,书画收藏颇丰,九十年代后期,毛笔大众化转成礼品化,他毅然决定创办实体,2002年在孙店西街创办汝阳刘“萃文”笔庄到孙店镇政府的重视。2003年,他所创制的“萃文”牌毛笔在开封中国文房四宝博览会上获得“金、银奖”,2004年在项城市、孙店镇政府的支持下,引资扩建汝阳刘萃文笔庄,并把汝阳刘萃文笔庄更名为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与其同胞兄弟刘好友、刘好勤、刘好亮、其侄刘建立共谋发展,2006年他居安思危,在项城组建办事处,同年底又在周口创办汝阳刘笔业周口分公司,如今他又以项城、周口为起点,以连锁加盟形式拓展业务,以毛笔为基础,以汉文化为内容,开发、挖掘、整合各种资源,积极谋划汝阳刘的未来。
此外还有,汝阳刘大队笔厂厂长刘鸿德,笔技独特,所制之笔羊毫、兼毫、小楷皆妙,祖辈在临泉一带开设笔庄、很受欢迎;
汝阳刘大队笔厂技师刘家荣
刘家荣技艺精湛,做工讲究,为人豪爽,深受后人敬仰。
在汝阳刘近代历史中,制笔名扬四方同时又是几位不太出名的书法家也值得一提――刘存仁:清末汝阳刘寨寨主,善书法,精武道,其书法质朴、厚重、潇洒,现存有墨迹;刘汝兰, 刘占奎 三代孙,清末以教书为业,其书法文质秀丽、有魏晋遗风!现无存墨迹;刘家典,刘腾龙三代孙,汝阳刘小学教师,师唐楷,功底深厚,清雅脱俗,婉转流畅,现存有墨迹;刘子毅,刘存仁之子,清末曾考项城第一名秀才.因其貌不扬、未取,工欧体,刚劲不俗!
汝阳刘毛笔的发展也与历届汝阳刘村历届村长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崇尚传统、却不拘泥于传统,如刘学武、公海运、 刘四喜、刘家良 、刘海良 、刘热闹、 刘占河 。尤其是第三任村长刘四喜时期,那时规模之大,前无古人,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同时也开办了鬃刷车间,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是七十年代很了不起的企业。
经营汝阳刘毛笔的笔庄林林总总遍及全国,著名者有“文林堂”,其笔在汝南一带颇负盛誉,现有刘宝山继承; 刘自川百年老字号,主要经营于太康、杞县、通许、尉氏一带;以及创办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步青斋”老字号 ,响遍沈丘、界首、临泉“步青斋”。创始人刘好谦不但经营有方,而且有创新意识.1947年在他的主导下新品种----锭墨.使用的原料是美国进口的油烟,其产品可与徽墨相媲美.不仅如此,1948年有创办了印刷业,其产品有“三字经”、“百家姓”、“杂字本”等,“步青斋”的经营理念“童叟无欺,包管来回”对族内经营影响深远。
翻开历史,寻觅汝阳刘氏文化踪迹,她向一条小溪、流淌千年经久不息,虽历经沧桑仍然带着微笑汇入华夏文明长河,给人追忆,撩人遐思!汝阳刘氏毛笔历经千年,她饱含了先人们多少辛酸、多少寄托、多少希望,她带给中华民族多少喜悦、多少难忘?欲知汝阳刘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请看下回分解。
【作者:记者刘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