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淮阳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Q1:发展目标是什么:
A1:为深入贯彻落实淮阳区“十四五”市场体系建设、农业农村、供销、邮政等发展规划,通过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重点、行政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3年底,新建1个城区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改建18个乡镇商贸中心、100家新型乡村便利店。基本实现城区有连锁商超、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等商业网点建设,达到商贸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快递行政村全覆盖。
Q2:基本原则是什么
A2:
(一)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资源下沉。利用区级财政资金,支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公平营商环境和放心消费环境。鼓励各乡镇办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县域商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二)补齐短板,整合提升。加强资源整合,做好与电子商务进农村、城乡高效配送等工作衔接,充分利用现有商业设施,补齐短板,打通堵点,加快完善县域商业设施,畅通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县域商业体系。
(三)立足实际,分类实施。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分布、市场需求、商业基础等差异因素,按照立足实际、适度超前、侧重服务原则,合理确定商业网点布局、功能业态、数量规模、辐射范围等建设内容,不搞大拆大建,避免商业过剩和同质化竞争,适应乡村振兴要求。
Q3:主要任务是什么
A3:(一)健全农村流通网络。
1.提升县城商业设施。发挥交通区位好、消费潜力大等优势,先试先行改造提升一批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商场超市和物流配送中心,强化城区综合商业服务能力,推动县乡村商业联动转型升级。支持新建改造县域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完善标准化的仓储、快递分拣仓、冷库等设施,引入零担专线、城乡配送、快递分拣、冷链等经营业态,满足统仓共配要求,提升县级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服务功能、辐射能力,打造县域物流配送体系核心枢纽。(责任单位:商务局、邮政局、城投公司)
2.完善乡镇商贸中心。鼓励企业通过自建、合作等方式,以乡镇集贸市场、大中型商超等为基础,建设改造一批服务人口不低于1万人、辐射半径5公里以内、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商贸中心,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发展。充分考虑消费水平差异,力争商品品类齐全,高中低档商品分类分区、错位经营,有条件的可配套建设餐饮、图书、健身、停车场等专区,力求“设立一个点位、繁荣一片区域”。(责任单位:商务局、各乡镇办)
3.改造农村商业网点。鼓励支持电商、物流、连锁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特许加盟、联营联销、供应链赋能等方式,改造提升现有夫妻店、小卖部等传统网点,发展新型乡村连锁便利店,为农民提供日用生活必需品、基本农资等商品购买以及电商、快递收发、生活缴费、农产品上行、涉农信息等服务,满足农民便利消费、就近销售需求。鼓励和支持邮政企业建设综合服务站点,并与乡村便利店实现寄递收发等资源、功能、服务整合共享。(责任单位:商务局、邮政淮阳分公司、各乡镇办)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交易网络。
4.做强农产品综合市场。提升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运营水平,积极培育引导久鸿万洋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力争年交易额达突破50亿元。着力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加工配送、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形成枢纽型、战略型和企业集聚型的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区域配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打造全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大节点。(责任单位:商务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供销社,各乡镇办)
5.做大特色农产品产地市场。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等特色产品产地市场功能,立足“培育大产业、招引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创建大品牌、融入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稳步增收,走出了具有淮阳特色的农产品产业发展之路。目前,淮阳西红柿融合示范园项目规划占地1020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3亿元,是集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产业示范、观光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研学培训、农业商贸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进商产融合,完善展示体验式、交流互动式服务业态,提升价格形成、信息服务、物流集散、品牌培育、科技交流等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商务局,各乡镇办)
6.做优乡镇农贸市场。持续开展农贸市场(集贸市场)标准化改造、“马路市场”安全隐患整治,逐步取消露天交易和占道经营,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和环境卫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确保干湿经营分离、生熟产品分开、规范活禽宰杀,保证食品安全。(责任单位: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委、公安局,各乡镇办)
7.增强农产品高质量供给能力。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定在100万亩以上。稳步发展现代农业,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合理调整粮经结构,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规模保持在10万亩以上;加强牛羊、生猪、鸡等畜禽产能建设,畜禽饲养量保持在200万头(只)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各乡镇办)
8.增强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支持农产品产地拓展延伸产业链,建设改造具有产后商品化处理功能的集配中心、产地仓等,鼓励研发应用产后初加工、精深加工设施设备,完善检测、预冷、分选、加工、冷藏、配货、追溯系统等基本功能,实现统一分选包装、统一检验检测、统一装卸配送,提高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商务局,各乡镇办)
9.增强农业品牌培育能力。深入推进“生态淮阳·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发展“e家陈州”认证品牌,打造黄花菜、大蒜、花生等传统优势品牌和特色优势品牌。做大做强“e家陈州”品牌经营主体,通过生产、加工、存储、流通、销售各环节数字化监管,打造全省一流产品、一流品牌,实现品牌“一网运营”。持续开展“1+N”品牌宣传推广,多层次、多渠道、多维度加大推广力度。鼓励品牌农产品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设农产品线上销售专区,拓宽品牌宣传渠道。(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10.增强农产品市场公益性保障能力。对具备条件的产地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等,可通过回购回租、政府直接入股公建配套等方式,使其具备公益属性。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市场,政府部门与经营主体签订协议,明确财政资金用途和要求,待条件成熟后,将先期投入的财政资金转为参股入股,逐步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责任单位:商务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供销社,各乡镇办)
11.增强农产品冷链流通能力。支持产业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形成直采基地、专业运输、集中仓储、专柜销售的全程冷链供应链,降低流通损耗、保障食品安全,力争2025年全县各类冷链静态库容达到6万吨。(责任单位:发改委、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委、住建局、邮政淮阳分公司,各乡镇办)
12.增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能力。支持产地市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带动餐饮企业、机关食堂、电商平台、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铺设产销“快速路”,建设“产地仓”“销地仓”,对接“田头仓”。支持企业在省外设立农产品销售服务中心或展示展销中心,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多渠道产销对接和品牌宣传,促进品牌农产品销售。(责任单位:商务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办)
(三)丰富农村消费市场。
13.优化农村消费品市场供给。支持商品服务优、信誉口碑好、活跃用户多、吸聚效应强的商贸流通企业,采取政策引导、资金补贴、企业让利、优化环境、营造氛围、造势宣传等措施,持续开展消费促进活动。鼓励生产企业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日用消费品、大家电、家居等,促进农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责任单位:工信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发改委、商务局,各乡镇办)
14.优化农村生活服务供给。支持举办地方特色美食节和烹饪技能大赛等促销活动,结合重点展会开展消费融合活动,围绕游、购、娱、食等持续推动夜间消费促进活动。依托乡镇商贸中心、农村集贸市场等场所提供餐饮、停车、健身等服务,利用村民活动中心、夫妻店等场所提供理发、维修、废旧物资回收等便民服务。(责任单位: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供销社,各乡镇办)
15.优化县域文旅服务供给。鼓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采取合作社经营模式,合理开发利用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遗产资源,培育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独具特色文化旅游业态产品,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产品,推出一批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为城市居民消费群体提供高品质、差异化文化旅游服务。(责任单位:文广旅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商务局,各乡镇办)
(四)加强市场主体培育。
16.培育一批商业骨干企业。依托邮政、供销、国营或集体商业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电子商务进农村承办企业、农产品市场、综合商超等流通主体,发挥企业在保障消费品和农资市场供给、带动农村市场发展示范、引领业态创新、扶持农村个体商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其通过组织创新、资源整合做强做大,推动产品创新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为农服务精准化。(责任单位:商务局、工信局、邮政淮阳分公司,各乡镇办)
17.培育一批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利用淮阳区国家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师资团队等开展品牌设计、市场营销、电商应用等专业培训,强化实操技能,使参训人员“会上网、会开店、会营销”,以“特色+电商+产业”形式打造“产供销”一体的电商直播基地。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载体。(责任单位: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教体局、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妇联、总工会、共青团,各乡镇办)
(五)创新流通业态和模式。
18.支持企业开展供应链赋能。整合企业供应链、信息、品牌优势资源,打造开放共享的供应链平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为更多区域零售商、中小企业、个体商户提供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销售分析、库存管理、店面设计等服务。(责任单位:商务局、邮政淮阳分公司)
19.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县乡村三级体系作用,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能力,为电商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运营公司等提供市场开拓、资源对接、业务指导等服务。引导电商平台投放更多种类工业品下乡,弥补农村实体店供给不足短板。推动各大电商平台下沉开展“田间地头”直播,帮助当地优质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把电商销售变成文化展示台、乡村振兴故事会。通过电商挖掘整合、网红推介营销,形成有产业、有品牌、有亮点的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鼓励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益农信息社、村邮站、供销社等多站合一、服务共享。(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农业农村局、邮政淮阳分公司,各乡镇办)
20.发展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建立以县城物流公送中心为中枢、村级服务站为末梢的网络体系,全面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支持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实现统一仓储、分拣、运输、配送、揽件,建立完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服务规范和运营机制。推进邮快合作下乡进村工程,推动农村寄递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共享、数据互联。(责任单位: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邮政淮阳分公司,各乡镇办)
(七)规范农村市场秩序。
21.加强农村市场执法监督。充实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组织开展农村市场专项整治。提升改造现有数据化监管平台,夯实智慧监管基础。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聚焦农村教育、医疗、养老、餐饮、供电、供水、旅游、农资等重点行业领域,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畅通农村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责任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办)
22.加强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围绕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加大检查力度,依法查处销售掺假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行为。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农村市场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公安局、商务局、供销社,各乡镇办)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