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年来,朱集乡认真贯彻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文件精神,多措并举,主动作为,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发动,吹响人居环境整治 “集结号”。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改善人居环境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与脱贫攻坚、六村共建、爱国卫生运动、创文创卫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把整治成效作为检验村级组织治理水平的基本标尺。各行政村行动迅速,实行网格化管理,将村组干部分包到路段、到坑塘、到死角,压紧压实责任;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做好群众思想,凝聚共识,做足动员,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增强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人翁意识,汇聚人居环境攻坚磅礴力量。
二、干部引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发挥村级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先锋队”,带领护路员、保洁员等多元化岗位走在前列、履职担当,手持扫帚、铁锨等工具,除杂草、清垃圾、覆路肩,树榜样、展形象、做表率,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广大群众从“事不关己”到“躬身入局”,彻底消除“干部干、群众看”的怪象。李小庄、大牛营、杨庄等村注重打好“亲情牌”“乡情牌”,吸引本村外出能人乡贤捐款捐物,改造污水管道,打造桂花走廊,实施亮化工程,治理坑塘环境,主题墙绘更是扮出人居环境改善最美彩妆。
三、强化措施,突出重点,齐抓共管,打出人居环境改善 “组合拳”。各自然村统一标准,全面覆盖,组织钩机、铲车等大型机械800余台次,动员群众23000余人次,严把“一眼净”标准,对入村主次干道杂草杂物、“六边”秸秆,背街小巷篱笆围墙、砖头瓦渣等垃圾顽疾死角进行清理整治,清理垃圾杂物达20000余吨;平整沟渠路肩80余公里;30余个坑塘得到绿化、美化整治;5519户农户旱厕得到改造。环卫公司发扬人歇车不停的苦干作风,全员出动,不间断清运垃圾,确保垃圾得到及时清运。卫生院动员各村级卫生室做好周边卫生环境整治工作;31所中小学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劳动锻炼,清除校园周边垃圾死角。
四、强化考核,严格奖惩,完善制度,促进人居环境整治长效开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压紧压实责任。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乡党委书记靠前指挥亲自抓,带领班子成员、村支部书记走村入巷,通过现场看、当场评的方式找出问题短板、点出差距不足,对标对表整改巩固整治成效。召开观摩验收点会,对工作开展扎实、推进有力、成效明显的给予资金奖励,激发村集体的积极性;对观摩不达标的村限期整改,开展“回头看”,持续整改不到位的落实经济处罚和组织处理措施,夯实责任。各行政村积极推广积分奖励机制,对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给予生活用品进行物质奖励;组织开展有关评比表彰活动,悬挂“五美庭院”等标识牌对群众进行精神奖励;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督促群众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垃圾;把公益岗、低保户分包到路段,负责日常保洁,教师、老党员、群众代表充当卫生监督员,加强对破坏环境卫生行为的监督,促使群众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推动治理常态化,改善长效化。